西安经开区食品饮料——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
2013年元旦前夕,在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兵器科技基地,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2亿元建设的 “TFT液晶显示材料项目”(简称TFT)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是中国兵器集团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项目,全面运营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9亿元,利润约3亿元,上缴税收4400万元,将占领国内50%以上TFT混合液晶市场份额。
据了解,自1988年开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开始对TN型、TFT型液晶显示材料进行研制;2005年,“军用彩色液晶显示材料技术”项目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委部级鉴定,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TFT液晶显示材料核心技术的国家;2008年,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决定顺应市场需求、推动军民融合互动发展,将“TFT彩色液晶材料”项目实施产业化发展,走军工科研项目向民用市场转变之路。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之匙’。”
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渭松介绍,掌握TFT液晶材料核心制造技术,并形成从单体合成、纯化到混配技术的完整产业链,是提升中国液晶电视制造能力、实现从“电视大国”向“电视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必将成为经开区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服务国民经济和群众生活。 军工技术,代表着科技发展的前沿水平,其民用化产品往往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北方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俊策告诉记者,“军民融合是西安兵器基地发展的根本和特色,同时也是选择项目的一把标尺,那些具有技术竞争优势、市场潜力大的项目最受青睐,因为他们最容易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 走进西安经开区凤城十二路的西安出口加工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界航空产业“俱乐部”,美国通用、英国罗尔斯·罗易斯,法国赛峰,德国蒂森克虏伯,意大利艾维欧等世界航空巨头的“身影”随处可见。与这些世界航空巨头进行转包加工合作的是大型央企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西飞国际、西航集团、庆安集团等重点企业。在第九届珠海航展上,经开区出口加工区分别与中航工业旗下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西飞国际以及世界500强法国赛峰集团等6家国内外企业签署7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2亿元,涉及航空零部件、航材加工及航空物流分拨配送等,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进出口总额约25亿美元。
“航空转包生产主要依托的是西安本地航空企业的技术实力,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对本地的拉动作用较大。”西安经开区出口加工区管理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出口加工区在设立之初没有简单搬照东部沿海模式,而是充分挖掘本地大型央企的产业资源优势,促进本地航空企业与跨国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在促使本地航空企业利用转包生产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和国际产业竞争的同时,走出了内陆出口加工区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有着央企背景,聚集在航天、航空、兵器、电子、核工业等领域的科技资源,一直是西安优势突出的战略资源,但是受制于行业划分和隶属关系,以及内部机制与现实的社会之间的脱节,科技资源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分隔、分离状态,其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去年4月18日,西安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战略性、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正式发布。经开区充分发挥大型央企在经开区的聚集优势,将依托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电子、中国北车,建设“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央企科研、中试、产业化的纵向产业发展链条和中试基地。
“将大型央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破解陕西省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西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指出,针对大型央企的特点和需求,经开区把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着力点集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一环节,对症下药,分类设计,按照开放吸收的方针,通过打破限制科技资源发挥作用的障碍来实现 “统筹”,使大型央企的科技资源在经开区“统筹”步入规模化、成“建制”、“长效化”运行的良性轨道。
“西安经开区与大型央企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探索,不仅值得西安和陕西借鉴推广,对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有重要参考价值。”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省经济学学会会长冯家臻认为,大批央企进入经开区,给西安经开区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西安经开区统筹资源改革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