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任纪舜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陕西西安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西北大学 |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其他 |
【人物简介】
任纪舜,1935年2月6日生,陕西华阴人。1955年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西北大学教授,世界地质图委员会构造图分会中国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理事。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地质研究
【研究成果】
确认中国东南部为加里东褶皱带,全面论证扬子准地台,发现南海原为一前寒武纪地块,滇西为一印支褶皱带,从而划定了中国南部的基本构造单元和从青藏高原经滇西到马来半岛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支造山带(1960-1966);出版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1979)和《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980),首次在图上详细标出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出版《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1990),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的立交桥式结构及其动力学背景;主编 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撰写《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1999),确定中国复合大陆属冈瓦纳与劳亚两个巨型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微陆块的软碰撞和多旋回缝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多旋回叠合盆地、多旋回成矿作用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
【科研项目】
70年代,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黄汲清领导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研究和编制。目前正在主持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亚洲地质图(1:500万)的编制和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专项,探讨亚洲地质构造演化及其对资源环境的控制,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地质构造背景。
【论文著作】
在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研究和编制基础上,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了《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一书,是国际上了解中国地质全面特征的主要著作。 80年代,对造山带的研究中,注意了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结合。出版了《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专著(1990年)。 90年代,提出了中国大陆是由古中华陆块群、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共同组成的复合大陆。提出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多旋回叠合盆地和多旅回成矿,是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突出特征。 最近完成了1:500万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及其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1999年),对重要构造界线均查证落实,成为90年代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图的一项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