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校培喜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技术服务,工程技术人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籍 贯: | 陕西省 西安市 | 现 居 地: | 陕西省 渭南市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地质学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60-04 | 工作单位: |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本科 |
【人物简介】
校培喜,生于1960年4月,陕西蒲城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在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所)工作,历任区调小组长、大组长、项目技术负责、室主任、项目负责等职务,现任西安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处副处长,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
【研究成果】
1、对陕西双王地区的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查明了钠化含金角砾岩矿化体的空间分布,查明了不同世代岩相古地理环境纵横向变化规律,探讨了岩相古地理环境与金矿化关系,对相邻地区寻找双王式金矿具有实际意义。 2、于奥陶系段家峡组上部页岩中发现了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 (耀县耀县牙形石);查明了固关-八渡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物三度空间变化规律,确定了物源区位置,认为该盆地为一地堑式断陷盆地,查明了该盆地中含铜砂岩矿化特征、规模、赋存层位,恢复了含铜砂岩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六盘山断裂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岩石圈断裂,形成时期可追索到加里东早期,断裂以东为鄂尔多斯地块、以西为秦祁造山带,它起着分割和协调两大构造单元的作用。 3、发现并厘定了黄柏原大箭沟一带的古老变质结晶基底,获得2365±1Ma的单颗粒U-Pb测年结果,其可能是佛坪穹隆的向西北延伸。 4、首次在阿尔金山中段中深变质岩隆起地区发现了超高压岩石—石榴二辉橄榄岩,为该区域岩石圈演化及大陆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5、库鲁克塔格地块与北山裂谷带接触关系重新确定及北山裂谷带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岩体发现和基性岩墙群研究,石炭纪地层分布区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解体和研究,对新疆北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研究和区域地质找矿意义重大。 6、对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一带)前人划分的南华纪-震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认为寒母山群实际上为一跨时代地层单位,其下部的烧火筒组为南华纪-震旦纪,上部的草大坂组为寒武纪。
【科研项目】
代表性项目有: 1、主持完成了陕西1∶5万固关镇幅、店子上幅、娘娘庙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联测); 2、主持完成了陕西1∶5万磨房沟幅、黄柏原幅北半幅太白梁幅南半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联测); 3、参与主持完成了新疆1∶25万苏吾什杰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4、主持完成了新疆1∶25万笔架山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5、主持完成昆仑-阿尔金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 6、主持完成走廊-阿拉善地区南华纪-早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项目。
【论文著作】
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 1、陕西太白双王地区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陕西地质,1991、1,P42-50); 2、陕西风太泥盆纪盆地东沿发现古老结晶基地(西北地质科学,1999、1,P4-9); 3、北秦岭太白岩体岩石谱系单元划分及形成时代确定(西北地质科学,2000、2,P35-45); 4、阿尔金山中段高压-超高压带(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西北地质科学,2001,2,P65-74); 5、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西北地质,2003、2,P20-29); 6、阿尔金山中段苏吾什杰岩体(群)地质特征(西北地质,2003、3,P14-23); 7、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4,P461-466); 8、新疆哈密南部北山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地质通报,2006、1-2,P190-193); 9、新疆北山南部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单位厘定及沉积环境分析(西北地质,2006,1,P76-82); 10、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东南缘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地质通报,2006,6,P725-72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