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新材料——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3月1日,位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中科院西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筹建办的工作人员,他们就合作建设“3D打印先进制造及服务平台”进行深入探讨。
此时,由中国科学院、陕西省发改委、西安经开区三方共建的中科院西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各项筹建工作正加快推进。作为合作单位中唯一的实体性产业承载平台,近几年,西安经开区依托中央科研机构和央企等国家科技资源,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了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的系统跃升。
刚刚过去的2012年,西安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67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工业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在国家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综合评价结果中,西安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一年之内跃升3位,排名从全国第26位提升至第23位,综合实力在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中继续保持第一,成功“跻身”国内一流开发区行列。 以中科院、中国重研院、中国兵器、中国北车、中航工业、中国电子等中央科研机构和央企为主体,西安经开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连续两年获科学技术奖数量居全省各开发区之首,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20强,位列西部第一。在其已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项中,央级科研机构和企业主导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超过70%。他们在西安经开区不断布局产业项目的同时,也呈现出研发、中试、转化等产业环节落地延伸的新趋势,使西安经开区综合创新能力快速跃升。
从中钢集团进驻到23家央企聚集,从投资25亿元到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58个央企项目纷至沓来,从单一的制造环节到全体系整体迁入……代表着产业创新方向的国家科技资源在西安经开区“裂变式”拓展,愈发折射出这里的投资“洼地”效应和产业“高地”效应。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表示,央级科技机构和企业入驻经开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技创新格局,尽管合作模式不同、环节切入不同、产业层面不同,但是,他们都同样促动了经开区产业优化升级,汇集成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工业振兴的“战略力量”。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