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制造业从业者看来它无疑代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它所具有快速成形技术在前期的产品结构研究中意义明显,民间对于它的关注也非常火爆,但是在技术还谈不上特别成熟,应更加理性的发展。 虽然3D打印技术是技术特点是“快
3D打印在制造业从业者看来它无疑代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它所具有快速成形技术在前期的产品结构研究中意义明显,民间对于它的关注也非常火爆,但是在技术还谈不上特别成熟,应更加理性的发展。
虽然3D打印技术是技术特点是“快速成形、节材”等领域,但是目前它的快速成形中的“快”也只是一个种概念性的产物,相比现在已经特别成熟的流水线自动化生产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技术上的不成熟,让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3D打印发展与应用。
传统的制造业是依托于高度分工来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这在历史上是一种革命性的创造。”赵庆明告诉记者,3D打印机却反过来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制造模式,从现在来看,其效率以及成本都不及制造业,对现有的制造业影响并不算大。
尽管3D打印是一种工业工艺,但在经济学家眼里,无非是一种生产模式的变迁,这种模式是先进还是落后,只能让市场去检验。赵庆明说:“如果未来3D打印能够将成本降至足够低,效率升至足够高,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那么,这无疑将对现有的制造体系形成一定冲击。”
如果3D打印的未来可期,那么作为中国产业资本最大的融资来源银行又该如何面对?对此,赵庆明认为:“如果一项技术从实验室阶段银行就开始介入的话,很明显风险会很大,但现在3D打印已经走出实验室,开始逐步投产并进入市场,这样的话,银行贷款是可以进一步进入这个领域的。”
除了金融支持之外,赵庆明认为,在政府扶植层面,我们应该学习欧美国家的思路。也就是说,在研发过程中减免税收、降低研发成本,在投产初期,政府可以利用政府采购选择性地购买产品,对市场进行引导。“切不可大包大揽,否则,很可能重蹈光伏扶植之路。”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