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新亮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山西灵石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无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57年8月 | 工作单位: | 第四军医大学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其他 |
【人物简介】
马新亮,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山西灵石人。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校分别任助教授(1993)、副教授(1997)和教授(2002)。现为Thomas Jefferson大学急诊医学系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Professor with tenure),美国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编委,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
【研究方向】
糖尿病心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研究成果】
马新亮教授因其在一氧化氮及心肌缺血/再灌注领域的杰出研究成就在国际心血管领域享有较大国际影响,是目前美国生物医学领域活跃的、有较大影响的年轻华裔学者之一。为表彰马新亮教授为陕西省科技和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三秦友谊奖”---- 这是陕西省政府给予国际友人的最高荣誉。
【科研项目】
近年在一氧化氮(NO)、硫氧还蛋白、脂联素等心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肌保护的研究中获得多项重要发现:其中1992年关于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细胞NO生成减少是促进中性粒细胞粘附导致再灌注损伤的发现,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发现硝酰基阴离子(NO¯)参与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及蛋白质亚硝基化修饰保护缺血心肌机制的工作得到9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Ignarro教授的高度评价,并先后两次推荐其工作发表于PNAS(1999,2005)。上述发现对于阐明NO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更有效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 近五年马新亮教授主持了美国NIH基金、AHA和ADA研究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在美作特邀讲座报告二十多次,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等。
【论文著作】
发表于Circulation的单篇论文已被引用500多次; 发表SCI论文180多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NAS、Circula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10)二十余篇; 他的科研发现不但被同行广为引用(4000余次),并被写入药理学权威教科书中(Goodman & Gilman’s) 发表SCI 论文190 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CI,Circulation等影响因子>10的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他引次数10873次(2013年10月31日统计), 2003年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1998年设立,到目前全美仅5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