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吉华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无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64-05 | 工作单位: |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其他 |
【人物简介】
陈吉华,男,汉族,湖北郧西人,中共党员,1964年5月出生,是我国口腔修复学知名专家,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修复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是国家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精品课程单位学科带头人;总后科技新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美国佐治亚瑞金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医疗质量管理组副组长、全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口腔医学会常委兼秘书长、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研究方向】
围绕着口腔变色牙修复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成果】
陈吉华教授围绕影响口腔粘接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从粘接界面处理技术及粘接修复材料性能等方面入手,对提高粘结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尤其在粘接修复材料的抗菌功能改性、全瓷材料性能改良及口腔粘接理论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粘接材料有机抗菌功能改性研究获得突破:成功合成可聚合季铵盐高分子功能单体,该单体改性的牙科粘接材料可抑制致龋菌生长,发挥接触抑菌作用。成为国际上仅有的两支成功合成牙科高分子抗菌单体的团队之一。发现氧化锌晶须尖端的纳米活性成分具有高效杀灭致龋菌,赋予粘接材料抗菌活性的能力。上述研究为形成系列抗菌修复材料、预防继发龋,获得稳定的口腔粘接修复临床效果奠定了基础。成功合成膨胀单体合成低收缩复合树脂材料,对改善复合树脂材料性能产生重要推进作用。发现氧阻聚作用对粘接界面的不利影响,据此首次提出粘结剂同复合树脂同期固化的新观点。通过研究陶瓷粘接介质的处理模式,首次提出短时间酸蚀有利陶瓷粘接界面的稳定,化学偶联剂与酸蚀刻可协同提高陶瓷粘接效果的新观点。通过解剖成年人尸体牙周组织,首次测定了国人的牙周生物学宽度。上述观点和发现为完善口腔粘接理论、制定临床操作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一次晶化法研制出了兼具高强度与优良美学性能的可铸造玻璃陶瓷材料,形成良好转化前景。近年带领团队在脱矿胶原生物仿生矿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胶原由内而外仿生矿化,形成具有优异生物活性和良好机械性能的仿生矿化胶原支架材料,被国际权威期刊评论为该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
【科研项目】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军队及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7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973”前期专项1项、陕西省重大科技转化项目1项,军队科研课题2项、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研究启动基金1项。
【论文著作】
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包括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Operative Dentistry, Journal of Dentistry,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及Quint. International 等,SCI收录5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45;主编主译专著4部,副主编、专编教材3部,参编6部;在全国各地举办口腔修复技术培训班80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