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昌明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陕西西安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无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博士 |
【人物简介】
出生年月:1934年5月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中科院院士 教育经历: 1952.9-1956.7 西北大学 大学毕业 中国 1960.10-1962.11 莫斯科大学 研究生肄业 苏联 1981.9-1982.10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美国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职情况: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1992-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1997-2003年),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1997-2004年)。现任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水文水资源
【研究成果】
1970-1978, 小流域暴雨径流计算, 科学技术成果奖,全国科学大会 1984-1988,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刘昌明 院士 1986-1989, 四水转化与农业水文的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中国科学院 荣获2006年度“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共获国家、中科院及省部级奖励12项。 发展了地学方向的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在水循环、产汇流模式、水文试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生态与环境水文、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等方面多有建树。将水文学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与农田水利等学科相结合,在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开拓创新,有系统性的贡献。解决了缺少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难题,有突出创新;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展了地理系统分析,建立了模型;在水文过程、水量转化及调控研究中提出的多水转化,深化了水循环理论。提倡的雨水资源化具有概念上的革新。研究”与“水资源在国土整治中的地位与作用“获1989年中科院科学进步二等奖,等等。
【科研项目】
承担多个向国家咨询的重大咨询研究,包括“两院”关于全国、西北、东北、黄河、长江等水问题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至2004年已发表著作360余篇、本,获国家级、《院(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次:其主持完成的“小流域暴雨径流计算”被西北地区铁路新线设计推广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的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水转化与农业水文的
【论文著作】
共发表论文专著180余种,获国家和中科院及省部级奖励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