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梁向阳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陕西省 延安市 | 现 居 地: | 陕西省 延安市 |
毕业院校: | 陕西师范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65-08 | 工作单位: | 延安大学文学院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本科 |
【人物简介】
梁向阳,笔名厚夫。出生于1965年8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文联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当代散文、延安文艺、路遥研究。
【研究成果】
1.文学理论著作《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2008年); 2.文学理论著作《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获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 3.文学理论著作《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获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2010年); 4.文学评论《“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2004年); 5.《红色延安》(合著)获陕西省社科界优秀科普读物奖(2012年); 6.评论集《边缘的批评》获陕西省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11年); 7.论文《地域文化与延川“山花文艺现象”》获陕西省文化厅“陕北文化理论建设研讨会”一等奖(2001年); 8.论文《由民间到广场:“延安时期”陕北民歌的彰显之路》(第一作者)获陕西省文联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二等奖(2008年); 9.《路遥研究资料汇编》(合作主编)获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10.“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年); 11.“延安市第二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
【科研项目】
主持重要课题: 1.延安时期作家类型生成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 2.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011年) 3.编纂“延安文学档案·散文卷”,国家社科出版基金子项目(2013年)
【论文著作】
代表性论文与评论: 1.《当代散文创作个性精神的式微与复归》——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1997年摘录。 2.《回归真实与自由之岸——90年代“随笔热”现象的考察》——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2000年第一辑摘录。 3.《九十年代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因素的考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4.《困惑与突围的风景——20世纪90年代散文现象浅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挚恋土地的美文——浅论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2001年第3期摘录。 6.《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散文〈安塞腰鼓〉赏析》——《名作欣赏》(核心)2001年第5期,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 7.《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现象浅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8.《散文:当下状态解读与未来走向展望》——《当代文坛》(核心)2002年第6期。 9.《路遥研究述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泛文学化时代散文研究的几个问题》——《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2期。 11.《“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2.《抒情机制的确立与抒情散文的兴盛——“十七年时期”散文现象浅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3.《生命写作学刍论》——《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4.《散文化时代的小说走向》——《当代文坛》2005年第2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文学观点》观点摘录。 15.《由民间到广场:“延安时期”陕北民歌的彰显之路》(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6.《泼洒激情铸美文——刘成章〈扛椽树〉赏析》——《名作欣赏》2006年第11期。 17.《“人道主义”视阈下的新时期散文写作——“新时期散文现象”浅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4期。 18.《应当以怎样的姿态研究“当代散文”》——《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5期。 19.《八十年代以来“延安时期作家”全集、文集出版情况概述》——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当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8年10期。 21.《在不断突破中前行——高鸿长篇小说创作论》——《当代文坛》2010年1期。 22.《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延安”元素》——《文艺争鸣》2010年10期。 23.《“延安时期”文化自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4期。 24.《由<高干大>看“延安文艺”的转型之路》——《延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25.《乡土中国的文学言说》(合作)——《延河》2012年第4期,《文学报》2012年5月10日整版转载。 26.《路遥:一位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作家》——《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9日“学林”版。 27.《创新还是炒作——我对“在场主义散文”倡导者的几点看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文学”版。 28.《<讲话>催生强大文化合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特别策划”版。 29.《西部散文:捍守精神高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8日“文学”版。 30.《批评家不妨搞点创作》——《文艺报》2008年12月9日第2版。 31.《文艺评论要关注“小人物”的创作》——《文艺报》2010年3月22日第2版。 32.《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中国文化报》2012年5月17日第7版。 33.《新近发现的路遥1980年前后致谷溪的六封信》,《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3期。 34.《为什么路遥作品历久弥新》,《文艺报》2013年5月27日。 35.《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读<平凡的世界>》,《人民日报》2013年6月25日第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