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顺
王长顺
性      别: 职      称: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籍      贯: 陕西省 咸阳市 现 居 地: 陕西省 咸阳市
毕业院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 1969-06 工作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邮       箱: 联系电话:
学       历: 博士

【人物简介】

  王长顺,男,陕西乾县人,生于1969年6月。曾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2011年12月至今在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在高等学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多年,承担本科生“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秘书学”、“中国文化通论”等基础课的教学,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2012年被评为学校“首届感动校园人物”。

【研究方向】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奖   (一)2014年1月,获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表彰。   (二)2012年1月,获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表彰。   (三)2013年5月,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受到陕西省教育厅表彰。   (四)2013年6月,获咸阳市第六届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受到咸阳市人民政府表彰。   (五)2011年10月,获咸阳市第五届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受到咸阳市人民政府表彰。   (六)2009年10月,获咸阳市第四届优秀论文奖三等奖,受到咸阳市人民政府表彰。   (七)2014年3月,获咸阳师范学院第五届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受到学校表彰。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一)“唐前文学‘英雄’的书写、接受与传播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4BZW090)。   (二)“唐代碑志文的文章学研究——以陕西出土碑志文献为重点的考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号:13YJA751045)。   (三)“汉代关中文化与文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1K062)。   (四)“陕西金石文学与文化建设研究”,陕西省社科界2012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C116)。   (五)“中国古代文学英雄叙事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HQ008)。   (六)“汉代关中文化与文学”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JK0248)。   (七)“先秦士人与司马迁《史记》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8年)。   (八)“中国古代文学英雄叙事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咸阳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XSYK110)   (九)“司马迁及《史记》的批判精神与士人传统研究”,咸阳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2009年)。   (十)“《史记》张力研究”,咸阳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2007年)。

【论文著作】

  主要论文: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期。   《<诗经>英雄书写论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中国古典传记生命理论的建构——评张新科先生新著<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论<细侯>对中国古代杀子母题的承继与超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中国上古神话“英雄”叙事论略》,《文艺评论》2013年第2期。   《论西汉政论文的政治适应》,《社会科学家》 2012年第12期。   《简谈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本科教学改革》,《现代教育》2012年第9期。   《<史记>英雄叙事论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   《墓碑志文学性及其在唐代的嬗变论略——以陕西新出土墓碑志文为重点的考察》,《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唐宋间<史记>接受传播之嬗变及其原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从碑志文看韩愈散文的“尚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论<史记>的语言张力之美》,《理论导刊》2011年第11期。   《李清照词意象美嬗变论析》,《文艺评论》2012年第2期。   《中国智慧的审美性》,《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2期。   《论<史记>的叙事张力》《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西汉统治集团政治作为与奏议文嬗变》,《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   《<汉书>英雄叙事及其审美价值》,《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分体教学》,《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论司马迁<史记>文史张力的审美价值》,《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论司马迁<史记>中的“和谐”思想》,《理论导刊》2009年第9期。   《<西都赋> “长安事象”征实考论》,《文史哲》2010年第4期。   《论司马迁<史记>创作之元动力》,《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转型: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心理美学内涵探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司马迁<史记>批判精神探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先秦士人的道义传统及其批判精神》,《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论<史记>批判性的表现形式》,《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史记>所记自杀现象的文化内涵》,《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聊斋志异·黄英>的文本文化解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论中唐新乐府诗的讽谕特质》,《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春秋笔法”与“太史公笔法”之比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论新闻的审美特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古典散文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冬之卷。   《由“长安事象”叙写的变化看京都赋之嬗变》,《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3期。   《<申报>对近代文学的影响》,《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论田园诗对陶渊明生命存在的意义》,《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与TA有关的专家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毕业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环境科学系主任
研究方向:
环境化学、化学生态学、污染物控制与生物修复。
毕业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1.信号处理 2.红外目标跟踪
毕业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作品《碧荷银波》入选“第二届中国岩彩画展”。作品《翠》入选全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奖。论文《论美术教育的价值实现》获陕西教育学院2002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
毕业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