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高速路?
“它在国内高速公路上首次引进了美国雷鸟轮灌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绿化设施,实现定时定量节水灌溉;首次在进出口设置了ETC不停车收费车道,驾驶人员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就可以快速通过;首次在全线安装防雾灯,再大的雨雾天气也不妨碍车辆正常行驶;首次在特殊路段上铺筑彩色路面,起到了行车引导和警示作用……”
当记者站在被誉为陕西“省门第一路”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上,不由得为这条用高科技打造的智能化人性化高速公路而赞叹!
这是陕西交通连续实现大跨越的缩影——10年前,陕西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不过362公里;而今天,陕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00公里,排名由“十五”时期的全国第17位跃居第8位,领先西部,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的主要枢纽之一。
陕西交通的飞猛跨越,条条大道闪耀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陕西境内秦巴山区、黄土沟壑区和沙漠地区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是公路技术领域的两种极端环境,就像挡在陕西交通人面前的拦路虎。创新,是交通科技之魂。陕西交通人迎难而上,要把三秦大地变成一个公路科研试验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漫天黄沙中能修筑高速公路吗?陕西交通科技工作者敢于创造奇迹,他们在“沙漠地区公路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沙漠地区公路路基压实标准及方法研究”上辛勤耕耘,解决了沙漠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甚至于国际沙漠公路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
深沟大壑架高桥,凌空欲飞天地间。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千山万壑的秦巴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见沟壑就要架高桥。陕西交通科技工作者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研究”上攻克难关,建成了当年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桥”的黄延高速洛河特大桥。经推广,该科研成果又在已建成通车的禹阎高速公路太枣沟特大桥、金水沟特大桥,黄延高速公路葫芦河特大桥等20个项目上得以应用。
巍巍秦岭一洞穿,千里屏障成坦途!2007年顺利通车的“世界第一隧”秦岭终南山隧道穿越时空,让秦岭南北紧紧拥抱,成为贯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黄金通道。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创造了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六项之最:世界上第一座双洞高速公路隧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综合水平最高的隧道;世界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拥有世界高速公路最完备的监控系统;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公路隧道特殊灯光带;首次提出策略管理理论,运用首套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对火灾、交通事故、养护等方面进行自动监测和管理。其几百项研究成果在全国50多座公路隧道中得到推广应用。
回眸陕西交通嬗变历程,一系列重大项目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半刚性继承沥青路面设计体系,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公路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体系;
——沙漠地区高速公路修筑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沙漠地区修筑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的空白;
——汉江(陕西段)航运关键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
——陕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和一卡通工程,河南和湖北两省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软件工程,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是科技产业化的典范;
——西安公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志性工程“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沪宁高速公路”通讯、收费、监控三大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陕西交通共立项369个科技项目,投入资金1亿余元,获得国家、省、部科技奖项85个,其中,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个中国公路学会科技特等奖,7个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6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 1个中国航海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个奖是我国公路隧道领域首个国家大奖,改变了传统的修筑隧道的模式,对国家公路网的规划和建设也起到了一个带动作用,国际隧道协会主席哈维·帕克先生在考察时更是表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世界隧道人的自豪!”
“我们一直在路上!”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说,“要让科技创新唱响陕西交通事业的每一次飞跃,让科技创新唱响现代交通的魅力,让科技创新唱响陕西交通的未来。”
放眼三秦大地,未来5年,西部最长的8车道高速公路横贯关中,西北标准最高的10车道高速公路纵穿陕北,5条高速公路跨越秦岭连通陕南,23条高速公路出口对接周边省市,13条高速公路直接通江达海,一个设施更加完善、网络更加合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将为陕西架起通向西部强省的坦途大道。到2015年,陕西的高速公路将突破5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率先建成西部交通强省,全国交通大枢纽。 (史俊斌 徐叔威)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