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技与金融紧紧相连

发布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要求,央行、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支持科技金融服务。意见中几个方面的创新值得关注:一是

为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要求,央行、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支持科技金融服务。意见中几个方面的创新值得关注:一是积极发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组织。二是完善科技信贷管理机制。三是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体系。四是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五是支持科技企业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六是鼓励科技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七是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
      高新区作为陕西省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园区、西安市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按照“提升科技金融结合、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三种能力,将科技与金融紧紧相连,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区域投融资环境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新区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7000家企业基本信息入库,注册金融机构132家,提供金融产品265种。累计为537家企业兑现科技保险补贴284万元。高新区企业年度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22%。 
“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
带状科技金融聚集区雏形初现

2013年,西安高新区金融机构的队伍中再添新军:西安市唯一获批的外资银行———韩亚银行西安分行;新设立的科技银行———建设银行科技支行、西安银行科技支行;全省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瀚华小额贷款公司,以及陕西省第二家融资租赁公司———和谐国际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入驻高新区。
  到目前为止,西安高新区已汇聚了全省70%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109家商业银行支行、30家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2家证券公司总部、5家证券营业部等金融机构和17家各类租赁公司、1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部,2家期货公司总部、4家期货公司营业部等准金融机构以及30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带状科技金融聚集区雏形初现,西安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地区主要的科技金融聚集区。
科技金融无缝对接
多项创新之举为企业融得发展之本

针对区内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特征,高新区积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式,通过科技信贷业务、科技保险、股权融资等多种科技金融服务渠道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2013年,高新区出台了《西安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设立1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以此鼓励金融机构降低企业的抵押担保要求和利率上浮幅度。目前,已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6家银行以及省再担保、创新担保等2家担保公司签订风险补偿合作协议,累计开展业务206笔,企业贷款金额8.55亿元。同时,继续实施科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融资性担保业务补贴管理办法,为企业进行贷款补贴。
  股权投资是创业、创新和科技型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非常符合高新区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征。2013年,由陕西省第一只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陕西省第一只新三板基金———国海柏睿基金、国家财政参股的陕西畜牧产业投资基金、陕西美益投资基金,以及西安中恒基金等5支股权投资基金在高新区设立,区内炬光科技、威尔罗根等企业已获得创投机构共计10亿元的风险投资。
  同时,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区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为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目前,该基金已参与设立了5只子基金,基金总额达到10.83亿元,子基金累计投资企业18家,投资额超过2亿元;引导基金直接投资企业2家,投资额2916.97万元。并联合国内外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起成立西安创业投资联盟,联盟理事单位超过130家,管理资金超过460亿元,累计投资科技企业37家,投资金额19.06亿元。
  为加快推动高新区科技保险业务创新发展,高新区积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目前已推出共计6大类16种科技保险险种,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达到11家。2013年,高新区向43家参保科技保险的企业兑现保费补贴资金285万元,带动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额达64.48亿元。
  高新区还推出“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保险集合投保方案”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投保服务。截至2013年底,保险公司累计为区内623家企业提供了财产、责任、意外、研发、进出口贸易等保险服务,保险规模达到349.21亿元,同比增长161%。

大力推进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
30余企业获得授信额度2亿元

2013年7月,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在该平台上可以查询到高新区2万家企业基本工商信息,以及近1000家企业的深度信用信息。
  据介绍,高新区信用体系的建设以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以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促进信用信息在金融服务、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其中,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核心内容之一,该平台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资讯、信用与金融服务。
  目前,该平台已汇聚各类机构132家、金融产品和服务265种,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融资需求538条次,30多家企业已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授信额度2亿多元,实际融资额已超过1亿元。在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方面,累计查询次数已达4700余次。
  此外,高新区开始探索在金融服务领域应用信用评估结果,已与人行西安营管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达成合作意向,将根据高新区信用服务中心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信用金融服务。
  
加快提升资本市场利用能力
为拟上市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高新区积极发挥高新区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为拟上市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指导企业的上市融资工作。
  一方面,高新区认真落实《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关于鼓励区内企业上市发展暂行办法》、《西安高新区关于鼓励企业进入代办股份系统挂牌交易的暂行办法》等政策。2013年,已向8家拟上市企业兑现了1134.22万元上市费用补贴资金,向6家完成股改的拟挂牌新三板企业兑现了180万元补贴资金,累计已对17家企业兑现了510万元奖励资金。有效降低了企业上市发展的费用压力。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上市企业,建立了高新区上市上柜后备企业库,已入库后备企业575家,其中重点后备企业84家,并推荐34家企业进入省市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
  同时,高新区制定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关于鼓励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暂行办法》,在发行费用、债券利息、担保费用等方面给予企业和金融机构资金补贴。
  截至2013年底,高新区已有境内外上市上柜企业46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17家,海外上市企业18家,美国OTCCB挂牌企业11家。在中国证监会、陕西省证监局报备拟上市企业21家,其中2家拟上创业板企业已通过证监会审核。已有27家券商在高新区开展新三板业务,有42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新三板挂牌推荐协议。
  今后,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提升园区投融资环境。通过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的模式,联合银行、证券、担保、投资等金融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并且通过金融创新、鼓励挂牌、整合资源等方式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高效结合,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以国家科技保险试点园区、陕西省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园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西安市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等先行先试园区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财政科技投入为杠杆,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金融政策为保障,大力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