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正是万家灯火时
周日夜,8点30分,高新区海关办公楼门前
热菜热饭才上桌,墙上的时钟指向下午6点,工作四年的我正是海关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接到关里任务,今晚要和同事们上机场执行三星货运包机监管任务,我急急忙忙拿起碗筷吃几口饭,裹上还算厚实的棉袄,径直走向霓虹闪烁的冬夜。
路上穿梭的车流、幕墙里闲适的聚会,到处散发着周末恬淡的气氛。仰望当空皓月,想到第一次在寒冬的凌晨、在空旷的机场执行监管任务,好奇中夹杂着些许激动。
距离出发还有10分钟,高新区海关办公楼前,我登上整装待发的通勤班车,车上有办公室、关税处、缉私局侦察处等机关各职能处室的同事。为了保障包机监管任务的顺利执行,关里进行了全关动员,包括从年过半百的处室领导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有90多人踊跃参加到了历时5个多月的监管任务中,超过50岁的就有20多人。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无论职务、不分性别、不管年龄,人人有责。
夜,8点30分,出发!
准备:一切为了高效通关
周日夜,10点整,机场海关会议室
抵达咸阳机场海关已是21点30分,尽管条件有限,驻守那里的同事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这些机关来的支援力量提供尽可能的保障。办公楼仅有的一间休息室留给司机师傅,关员们全部集中在会议室里简单休整,准备了面包和方便面,困了可以冲一杯热茶解解乏。
根本无法休息,大家还是各自工作去了,对于明天凌晨的任务,所有人都知道,将是货运包机运行以来最重的,第一次有两架包机接续抵达,货运量也是最大的。
我反复默念着手里拿着的监管方案和岗位职责,第一步、第二步、然后……生怕有一个动作不标准不顺畅,带班的关领导在反复强调着作业流程。同事们井然有序地展开各自工作:有的和航空公司联系了解航班到港和随附单证情况,有的和各联检单位联系协调联检事宜,还有的和省口岸办联系通报工作进展……
此刻,这间会议室就是前线指挥部,一串串指令精准下达、一条条信息在这里汇总,一切只为高效通关。
值守:气温降至0℃
周一凌晨,2点15分,停机坪
夜,11点30分,距离首架航班落地还有近1个小时,我们启程开赴机坪,橘黄色的灯光在夜间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有些清冷,我庆幸提前有所防备,多加了一件厚厚的毛裤,应该不会冷吧。
为使货运包机落地后“零等待”通关,我们早在包机落地前半个小时整齐列队踏上机坪,一字排开进入监管岗位,有的验查载货车辆监管车证,有的与机场当局保持热线联系。
零点10分,第一架包机准时落地,我们迅速按预定计划分成两队,一组值机监管、一组地面值守。
飞机舷梯刚搭好,我和同事健步走到机舱门口并下达开舱指令,机舱内温暖的空气足以让人兴奋,才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有些不听使唤。
在迅速核对航空货运单有关信息、察看舱内货物后,我们下达了卸货指令。走下飞机时,货舱口升降卸货机已经升起,两个多小时的监装监卸任务开始了。
寒风骤起,温度依旧无情地下降,余温散尽的身体早已僵硬,双手煞白,没有一丝血色,严寒的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棉袄、毛裤,所有一切的防寒装备似乎都失去了作用,耳朵冻得发疼,浑身都在发抖,无处可躲,要是能有一顶能护住耳朵的帽子也好啊。
顾不上那么多,这边,第一架包机卸下的货物才装到一半,那边,轰隆的发动机鸣响划破夜空,机场跑道上第二架包机降落滑行。飞机停稳,又一次的值机,开舱、验核、比对单证、监管……
再次回到会议室,时钟的指针已指向凌晨4点20分,来一碗热腾腾的泡面最能给人幸福的感觉。
押运:迎着最美的朝阳
周一清晨,7点30分,机场国际货站
回想着监管时的经历,双脚渐渐恢复了知觉,冰冷的双手也有了温度,窗外晨曦初现,我执行货运包机监管任务的第一个不眠夜,却是许多同事的又一个不眠夜,也即将成为一种习惯。
按照监管方案,我们要在早晨7点30分到达机场国际货站,一夜过后,货车上覆盖了一层细细的白霜,我们分组逐个核实清点货物及监管车证,押运货运车队启程,迎着冬日最美的朝阳,驶向高新综合保税区。
14辆监管车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犹如一条长龙,驶过雀鸣、驶过朝霞,蜿蜒在希望的高速公路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1个半小时100多公里的运输,我们终于和早已守候在高新综保区主卡口的同事们会合了,监管的接力棒交给了他们,我庄重地在监管车证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守望着监管车辆一个接着一个进入高新综合保税区,我轻轻舒了一口气。
下次,我还来!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