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怀宇:突破思想樊篱的先锋客

发布时间:2013-12-20     浏览次数:
创业有很多种,每个人或许都能给出答案并描绘出未来自己企业的发展。但这些创业梦的倚重,都可以归结分类成一个产品、一个点子、一种资源,甚至一条人脉。但是穆怀宇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

  

  穆怀宇

  创业有很多种,每个人或许都能给出答案并描绘出未来自己企业的发展。但这些创业梦的倚重,都可以归结分类成一个产品、一个点子、一种资源,甚至一条人脉。但是穆怀宇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

  将来自德国的管理思维理念带到国内并以此创业,成立管理咨询公司,并积极投入到创业导师的队伍中并被评为“2012年陕西省十佳创业导师”,直接参与组织了陕西首届青年创业大赛。穆怀宇常说,“创业总体上是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他人的有组织的活动;其本质是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所谓‘老板’就是把这些事当成生命重要组成的人;创业或许和资本有关,但真不是‘钱’的事儿。”

  

  首届青年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

  将管理的理念带到国内

  穆怀宇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随后就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生产技术与管理研究生,成为柏林弗朗赫夫生产技术与管理研究所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

  在国外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德国PAREXEL国际有限公司(PAREXEL In-ternational GmbH)、HEKA有限公司(HEKA GmbH)等不同性质的公司学习工作近9年。

  2008年他回到国内,并在北京成立了管理咨询公司,期望将德国所学习到的内容为国内公司服务。同时,在德国经历的“创业导师”理念深深影响了穆怀宇,“创业导师这个理念当时在国内还并不普及,我希望能以做公益的方式将这个管理传播出去。”

  2009年因为家人原因,他回到西安,并选择扎根高新区发展先后创办了德恩咨询等三家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担任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创业导师,西安市创城办专家导师等社会职务;同时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多档创业节目担任嘉宾主持、宣讲人。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创业导师。

  “高新区区内企业云集,创业的环境也非常好,但是当时对于管理咨询行业没有任何的政策支持。”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他开始新的征程与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合作,从09年底到10年4月,他先后走进35家企业家企业进行免费宣讲。

  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收获。翻开穆怀宇的履历,曾以合作专家身份参与欧盟及德国商务部对国内局级以上专业干部进行的培训项目(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InWent)项目协作专家;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合作企业管理顾问、高新企业大学、高新生产力促进中心APEC讲堂合作讲师;西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企业发展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创业导师;陕西创业促进会企业发展委员会导师委员;西安科技大市场科技企业服务驻场机构专家;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评审组评审专家。

  最难的是突破思想樊篱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这一著名的诗句,形象地为人们阐释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思想不冲破樊篱,我们发展的脚步就会饱受掣肘之苦。对于企业,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就难以做大做强。

  “我们合作的企业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西大华特,我们和企业一道共同发展,共同壮大,企业从2010年的2000万产值发展到了现在的7000多万。”

  回国以后,穆怀宇的企业与北京富邦、天利集团、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系统集成公司、交大药业、葡萄城软件公司、塔斯曼电力集团、伟志集团、海天天线、立通集团、三业精细化工、大唐药业、盘龙制药集团、西京电气总公司、西大华特、北方光电、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龙泉建设、西安科技大市场等。

  “高新区企业家的思维相对更为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务,但是对于陕西省的企业未来是个更大的挑战,”穆怀宇说道,“陕西是个能源大省,省内很多大型企业过分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等,这样的企业很难走出去,而且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将面临更大压力。”

  有很多创业者认为管理咨询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在穆怀宇眼里管理咨询应该是雪中送炭,往往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才想起来管理,长期对管理缺乏重视。企业发展的关键并不在市场上,而是在管理上,没有管理基础的市场就是在为企业敲响死亡的警钟。对于这一点,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红极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在短时间的覆灭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但最难突破的也正是思想的樊篱,穆怀宇将自身的创业与区内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担任了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创业导师、高新企业大学特邀讲师,高新生产力促进中心APEC讲堂合作讲师,并在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求职招聘》,《都市创业》,《财商论道》、《职场大讲堂》节目担任嘉宾主持、宣讲人,为创业者、渴望创业者,一遍遍宣讲先进企业管理理念。

  

  穆怀宇进行知识巡讲

  将创业的种子播撒出去

  12月1日,首届陕西青年创业大赛决赛举行,张伟民、陈剑红、柯尊平、穆怀宇等创业导师及东方赛富董事长刘俊宏、天健君合投资董事长樊世荣、陕西关天西咸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合群等五个投资公司的负责人担任现场评委。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社厅相关领导以及陕西青年创业导师团近20位导师参与了此次决赛。

  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高磊、武铮、刘金河、李林峰、董楠、卢红婵、赵乐、曲磊、罗来军、王珂被评为陕西十大杰出创业青年。区内创业者高磊的“视频摘要智能监控系统”、曲磊的“我家菜园”、武铮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分获大赛一二三等奖。

  为了鼓励青年踊跃参加创业大赛,本次进入复赛的117个项目将得到创业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同时将有58位风投对项目进行后期跟踪投资。在现场,张伟、罗来军、高磊分别与风投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书,同时在各政府领导以及各大投资机构负责人的见证下,陕西省青年创业基金正式成立。创业基金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陕西青年创业工作前进的步伐。

  而在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由张伟民、陈剑红、柯尊平、穆怀宇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陕西大赛搞了很多,但有些实际效果并不好,只是发个奖状,创业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那么这样的大赛就没有任何价值。为此首届陕西青年创业大赛就一定要落地,一定落实,拒绝背景项目。由于大赛资源有限,很多创业导师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资源,有时还要自讨腰包。”穆怀宇说道,这些创业导师聚在一起,就希望能做出好的大赛,对创业青年有价值的大赛。

  大赛要求项目真实,比赛过程真实搭建价值平台让创业者展示、宣传、交流,实惠落地联系各个资本公司进行对接交流,支持青年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穆怀宇和其他导师一道到陕西十个地市展开创业宣讲,穆怀宇还走进5个高校进行宣讲,并承担了和各个资本公司联系的工作。

  他想通过大赛希望一方面推动陕西青年创业,也希望推动陕西非公有经济发展,“按照2011年统计数据,陕西非共有经济只有8万多家,今年预计也不到10万,而江苏却有80万,北京有30万。穆怀宇说道,创业将会是“第一生产力”,它不仅拉动内需,而且将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为只有在创业中可以真正实现适者生存,可自生、可淘汰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