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积极落实‘五新’战略 彰显文化陕西新形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启动“村村有戏台、乡乡有戏楼、县县有剧场、市市有中心”基层文化民生工程,进一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近年来,陕西省在文艺精品创作、“国风·秦韵”传统文化工程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文化工作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如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麻醉师》荣获文华大奖;为贫困地区242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8个数字文化驿站配送文化器材,给29个贫困县配发了流动文化车;2017年度我省共有24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启动创排话剧《平凡的世界》、拍摄纪录电影《柳青》等。
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省文化厅今年先后编制实施了《“国风·秦韵”文化品牌工程规划(2017-2021)》《陕西省振兴秦腔艺术规划(2017-2021)》等,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学陕军、陕西戏剧、西安鼓乐、长安画派、陕西民歌等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同时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扩队伍”的基本路径,在构建起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供给体系、保障体系、组织支撑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等6个方面发力,启动“村村有戏台、乡乡有戏楼、县县有剧场、市市有中心”基层文化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陕西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唯一性、至高性、标识性的特色文化资源,下一步将继续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讲好陕西故事,彰显文化陕西新形象。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