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区县“行” | 未央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全方位升级

来源:未央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关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紧扣全市“六项改革”重点工作,未央区科技局聚焦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坚持以畅通校地合作、提升服务质效、培育企业梯队、壮大规上企业、增强金融供给等内容推动未央区营商环境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全力打造“商在未央·赢在未来”一流营商环境品牌,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强支撑。一、加强资源共享与载体共建,着力搭建高效顺畅、双向赋能的新时代校地合作桥梁。

畅通校地合作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校地供需矛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为提升高校与地方的需求匹配度,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储备增量,未央区科技局探索“常态对接+平台共建+活动聚势”的工作方法。依托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驻地高校优势学科,征集储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4个,其中机器人/智能制造占比25%;征集高校成熟机器人科技成果40项,并向企业精准推介。与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才实训基地、研发中心,联合组建“陕西省机器人(未央)创新联合体”,启动运行西安理工大学“人机共融智能机器人陕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未央分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及西安工业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共办机器人创新大赛及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打造“秦创原·西安未央四链融合示范基地”及环工大科创走廊,深化“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协同,与长武县签订“双城融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区域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促进资源共享。二、提升平台能级与服务体系,全力推动秦创原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运营提质增效。

秦创原·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驻地高校与企业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闭环通道,基地首批引进17个高校团队,已成功孵化转化企业34家,包含一家估值千万的焊接机器人企业,技术成果荣获全国行业协会技术进步三等奖。为不断提升平台规模与承载能力,持续完善基地运营服务体系,未央区科技局面向入驻企业提供政策讲解、项目指导、资金技术市场对接等服务;加强企业团队考核,组织专家对1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展年度中期考核评审;年内计划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0家、转化项目10个,目前已签约7家团队并全部完成入驻,储备4家团队企业,并与纳米铝陶制动器团队洽谈300万股权投资事宜;扩容升级武德路创新街区,助力西安工业大学产教融合基地年内完工建成,推进基地二期建设,围绕机器人、新材料、光机电等领域开展中试熟化,承接基地一期企业产业化生产,推动驻地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未央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撑。三、实施梯度培育与精准施策,加快培育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高水平科技企业梯队。

高水平的科技企业梯队能够为吸引优质科技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关键支撑。为加快企业培育,未央区科技局系统实施“梯度培育+精准施策+人才引育”工作机制。在企业梯度培育上,完善“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优选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在面向企业施策上,对出台的政策及时梳理申报条件、流程、材料清单及区级咨询联络方式,制作通俗易懂的“申报指南”,消除企业信息不对称;建立政策落实台账,主动对接符合条件的企业,协助企业申报;对企业在政策享受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及时对接相关部门,解决“最后一公里”障碍,确保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已累计推荐145家首次认定及复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市级奖补资金830万元。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宣讲培训、业务指导、资源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完善研发体系、规范研发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所属产业领域开展凝链、聚链工程,在机器人产业链基础上拓展延伸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制造加工、生物医药、建筑安装等5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形成多链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全面建立“链主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实施机关干部“双重包抓管理”机制,强化产业链企业间协作与政府精准服务。在项目人才引育上,印发《关于科技项目储备入库的通知》《关于建立未央区科技人才库的通知》,建立区级科技项目储备库、区级科技人才库,并同步制定入库标准和动态管理机制;依托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促进人才团队与产业项目精准对接,积极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和人才计划支持。推荐5名机器人领域人才成功入选市级高层次人才,3名人才申报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青年科技新星;聘请西安理工大学刘青教授担任“机器人创新联合体”秘书长;遴选2名专业技术经理人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建7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四、强化精准帮扶与储备发展,持续增强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内生动力与发展能级。

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与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未央区科技局建立“规上企业精准帮扶,规下企业育苗纳统”的分层服务机制,推动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提质扩量。对于在库企业,动态管理辖区内规上企业28家,深化领导干部包抓企业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定期走访活动,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需求困难,“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帮扶企业发展;推荐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5家规上企业申报市级奖补资金240万元,助力企业兑现政策红利,提供发展动力。对于储备企业,建立并动态管理纳统储备“白名单”企业36家,会同街道同步开展培育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政策推送体系,线上通过区级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群等渠道第一时间发布、解读省市最新科技政策,线下通过实地走访企业,深入开展精准辅导,帮助企业升规纳统。五、做实金融服务与多元供给,系统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

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对提升区域创新吸引力、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未央区科技局以“平台对接+资本赋能”双轮驱动破解科技企业发展难题。积极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作用,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建“金融辅导员”团队,2025年召开4次科技金融融资对接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聚焦机器人及关联领域,精准举办6场项目路演活动,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知识产权运营等方向,发掘潜在优质科创项目,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促成多项合作意向。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融资、基金投资渠道,提升硬科技产业投早投小投长期的布局力度,举办2025未央区投资大会暨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未央)建设大会,发布4支总规模达77亿元的机器人产业支持基金;区级基金完成对西安博润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千万级战略投资,形成示范效应,提升了未央区金融服务的能见度与实效性,进一步扩大区域营商环境吸引力。


编辑:本站编辑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