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3年西安这样干!

发布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3年西安这样干!

2022年,市科技局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以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全市经济呈现出“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其中,在过去一年,我市构建“顶天立地”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工作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引领,聚力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科、技、研”四个重要科技创新数据指标持续攀升。

2022年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高”: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9700家,同比增长超过36%

“科”:指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预计突破11000家,同比增长超过28%

“技”:指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

“研”: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53亿元,同比增长9.4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18%,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二

科技创新数据指标持续攀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有力。

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部署,我们加快布局建设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载体,有序推进国家阿秒光源、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位列全国第二,算力填充率达到98.3%,助力260家创新主体实现智能化升级。

空天动力研究院成为陕西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正式授牌并启动。

2.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见效成势。

“一总两带”总格局加速构建,秦创原·上市企业园、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先进计算科技园等一批科创平台和产业园区加快布局建设。建成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等“三器”示范平台67个,新增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大飞机创新原等各类研发机构65家。

3.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顺畅。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任务持续推进,“一院一所一校”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成果转化累计组建高新技术企业41家,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6个,已形成我国稀有金属领域最大的产业集群。西安光机所累计投资孵化企业406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户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试点孵化了铂力特、华秦科技、鑫垚陶瓷等57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一院一所一校”孵化的企业中,仅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就有5家。

4.创新名城品牌影响力逐步彰显。

成功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秦创原·2022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等系列活动,创新名城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我市有5家单位成功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名单。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2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中,西安由33位跃升到22位,提高11个位次,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

2023年科技创新:围绕“五个聚焦”攻坚发力,“顶天”是要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立地”是要培育规模强大的科技企业塔字型成长体系。

今年,我市将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融入到高标准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西安实践中,构建“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围绕“五个聚焦”攻坚发力。

1.聚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攻坚发力。

凝心聚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布局,打造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从平台建设、未来产业布局、人才引培、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继续推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攻坚发力。

推动全域秦创原建设走深走实,强化部门、区县、开发区工作联动,秦创原总窗口、科技大市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协同发力,加快丝路科学城、秦创原生态科创岛、幸福林带秦创智谷、大庆智路科创城规划建设。围绕前沿热点材料、空天动力、绿色能源、光子、商业航天等领域,瞄准未来产业支持建设研发、验证、转化等功能型平台,推动西工大未来产业科技园、长安先导实验室建设,赋能产业开辟新赛道、创造新动能。

3.聚焦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攻坚发力。

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开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和创新信用贷款试点,到2023年底,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0家。

4.聚焦激活创新要素攻坚发力。

巩固科技成果“三项改革”试点成果,结合我市创新链和产业链实际,强化场景驱动,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继续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水平,完善仪器设备共享、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专利申请前评估、技术交易信用贷等工作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5.聚焦科技交流合作攻坚发力。

加强跨区域合作,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实行更加积极、开放、高效的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向全球打造一批人才服务平台,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打造硬科技城市品牌,举办硬科技和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支持和服务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023年秦创原建设:将建设各类创新平台100个。

此外,今年将巩固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在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和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

抓好 功能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大科学装置项目申建,支持阿秒光源、分子医学转化中心、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建设,滚动支持3到5个重大科技平台预研,形成全市大科学装置战略后备梯队。支持驻市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组。

支持 驻市“双一流”高校平台建设,依托国家一流学科,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100个,重点支持西工大未来产业科技园、长安先导实验室等建设。

加快 西安电子谷、大飞机创新原、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等产业园区建设。支持西咸新区总窗口建设概念验证中心、高校成果转化平台等,鼓励与欧亚重点国家产业园区合作,推动总窗口8个主导产业“一产业一基金”全覆盖。

注重平台联动,发挥总窗口协同创新基地、秦创原“e站”、西安科技大市场作用,推动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协同创新。

科创既是经济动力也是发展之源,未来西安将谋划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核心区,实现重大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突破,更多精彩我们拭目以待吧!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