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强度仅次北京、深圳,西安这个领域强势“出圈”

发布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
投入强度仅次北京、深圳,西安这个领域强势“出圈”


科技创新正在进入大科学时代,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它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而西安作为科教重镇,拥有众多富足资源,在科创这块领域其实从未停下脚步……


科研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三


当今,凡是站上产业风口的新兴大热产业,像是新能源、半导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往往都离不开实打实的科研经费投入,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在各城市科技局每年发布的相关统计公报中不难发现,有一项叫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的指标,也就是出现更多频次的“R&D投入”,它便是直接反映科技投入总规模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亦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考量之一。

2021年陕西各地R&D经费情况 制表©陕西统计

进一步解释R&D指标,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以及设计已有新应用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而实际发生的全部经费支出,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范围涵盖专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与科研活动相对密集行业的企事业单位。

就拿2021年陕西各地区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为例,投入超过10亿元水平行业大类共有10个,仅“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一类,所发生的经费支出高达70.73亿元,侧面凸显陕西航空航天的领先实力。

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与汽车制造业紧随之后,依次投入62.37亿、20.88亿,符合规上工业发展的主要产业布局结构。

2021年研发投入比例继续上升 制表©悦西安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R&D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投入强度为2.44%。

目前大多数省会城市均已披露具体科研投入数值,京沪深三城凭经济实力、科技公司的大体量绝对优势,经费投入总量处在1500亿元以上,稳居头部前三方阵,占各地GDP比重4.2-6.3%之间,且与后续梯队拉开较大差距。

第二梯队广州、苏州接近900亿水平,其后如杭州、成都、重庆、武汉、南京、西安这些资源基础雄厚的城市,投入金额基本在550-670亿区间,总差距不过120亿。

南京主城区 摄影©悦西安

这当中,西安出彩的成绩单值得一说。得益于众多国家级研究院所、高等学府及规上工业企业,虽GDP总量不算突出,但年投入在科研的力度并不“吝啬”。2021年西安R&D经费投入为553.67亿元,比去年增加47.61亿,企业、政府属科研机构经费累计占比超过八成。

相比金额,科研投入与生产总值的比值,即投入强度达到5.18%。这一数字不仅大幅高出全国平均,强度还紧随北京(6.53%)与深圳(5.49%),比例仍在逐年提升。


全球第22位,这一领域进步突出


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最终有效产出同样关键。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知识产权一头连接着创新,另一头连着市场,助推城市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新锦业路

前不久,联合国下属组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2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这一报告自2007年起发布,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创新创造的风向标。结果显示,中国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全球第11,实现连年进位。

同时,创新指数报告还针对经济体中的科技集群进行了排名,通过研究地区专利申请活动、发表科研文章等因素评判,列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城市(地区)科技集群。

中国城市入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名单

今年,中国共有21个城市科技集群进入百强名单,数量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具体看,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均有上榜,单是在前五大科技集群就占有两个席位,分别是第二的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和第三的北京;其后前三十还包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武汉、西安、台北-新竹与成都。

其中,西安以1114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申请量与76727篇科学出版量(论文发表量),累计占到全球比重1.2%的成绩,排名全球第22位,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沣西新城西部云谷 航拍©悦西安

再看专利数据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西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6479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1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并催生300余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整体科研实力虽相对强劲,却主要依靠国家层面科研,民用、企业科研方面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成果乏善可陈。

不过近几年来,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更多科研成果走上了产业化道路,点亮资本市场版图。譬如首批登陆科创板的西部超导,西北工业大学主导成果转化的铂力特、华秦科技,“硬科技”制造领域的炬光科技、源杰半导体,即将上市港交所的医美新星巨子生物等等。


抢占未来科创制高点


实力“出圈”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深层次的短板问题。

国际港务区“长安云”公建 航拍©悦西安

梳理《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就曾指出当前面临的多个突出问题——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创新优势发挥不足,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

好在相应解决手段也已着手开展。借助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引入大量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誓要补齐制造业短板;成立一年半多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被誉为陕西省最大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旨在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位牵线搭桥,打通成果与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西电“逐日工程”地面试验验证系统

从近年来发布的规划和报告中检索,为了抢占未来科创制高点,“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多次写入。事关各地争取的关键支撑项目,官方相关动作频频,一批大科学装置积极推进落地。

《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将建成运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航天基地),推动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高新区)、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灞桥区),优先布局建设先进阿秒光源(高新区)、电磁驱动聚变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荣耀科技园&国家西安超算中心 航拍©悦西安

在创新平台的战略设计和布局上,去年科技部曾发文表示,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西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领域前沿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赋予城市未来科创发展方向。

创新驱动之下,加速了人才、资源流动,加之伴随环境的潜移默化,也为城市共建带来更大成长空间。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