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优质内容引领未来发展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叶菁     发布时间:2017-12-21     浏览次数:

   

随着今日头条等流量大户重金入局内容创作市场,老牌社交媒体平台也开始自卫反击。日前,微博在影响力峰会上宣布,2018年将成立30亿元联合出品基金扶持优质MCN机构,加码内容付费市场。这两年来,知识付费俨然成了新风口,以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以及知识订阅产品“得到”,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四种模式,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了大量人气和关注度,实现商业“变现”。

知识付费行业是一个新物种,其迅速爆发的前提离不开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国内版权环境等基础设施改善。然而,目前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完全养成,过度追捧易使之成一种被催熟的状态。内容生产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持有品质的内容生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良剂。

平台争相入局,知识付费风起云涌

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在知识过载的今天,为优质知识付费的潮流应运而生。

自2016年知乎推出值乎、上线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后,果壳随即推出“在行分答”,42天内,获得了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与100万付费用户;喜马拉雅FM试行付费订阅,马东的首个付费节目《好好说话》推出10天销售额超过1000万;得到的首个课程《李翔商业内参》也在两周收获到了4万用户的订阅量。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参与人数约3亿人,提供服务人数达到了2500万。

步入2017年下半年,付费平台似乎步入自我洗牌期。8月,罗永浩宣布停更“创业课”;9月,Papi酱也退出了分答社区;年底相继上线的“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咪蒙职场提升课”,反响普遍不高,甚至有用户要求退钱。

为寻求一亩三分地,各大内容付费平台纷纷亮出差异化牌子,开始专注于打造更专业垂直的内容。比如一些付费APP上增加的大量关于“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成为演讲高手”“如何有效学习”的内容。分答则在使用场景做了更多细分,涵盖诸如子女教育,心理咨询和两性情感等话题,帮助用户高效筛选想要的内容。

技术与创新助力知识付费迎来风口

自媒体与平台的内容创新、科技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内版权环境等基础设施改善共同催热了知识付费。

平台创新方面,各大平台开始从早期的大V的头部内容,慢慢转变成关注内容细分垂直领域的KOL。比如,豆瓣时间在北岛等人之后,开始邀请一些小众作者入驻;掌阅推出针对年轻用户的幽默培训知识付费类课程《吐槽是门手艺》。

技术发展方面,移动支付手段不断完善和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让知识付费有了更加完善和精准的生态体系。在第四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爱奇艺CEO龚宇就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如今已经真正地改变了内容制作、分发、货币化的方式。龚宇举例,在智能分发方面,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自己去检索浏览所需的内容,而人工智能则可以将被动变为主动,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喜好,主动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此外,版权保护方面的改善也促使知识付费迎来春天。盗版乱象最近几年得到遏制,而这正是知识服务这个行业得以成立的最重要前提。

优质内容将成“摇钱树”

今年是知识付费潮流的第二年,知识付费产品正往精品化方向走,这意味着内容生产和供给的赛道已被打开。未来,语音识别、计算机算法都基于大流量,大数据,有更多的知识付费产品,用户才能更多选择,产生正向循环。因此,在知识付费行业,难点不在于融资,而在于优质内容生产和供给。

当前,知识付费的内容多实际上仍然偏同质化。如自我提升类、艺术欣赏类、投资理财类等。这些热门的知识领域较易变现且受欢迎,因此容易获得关注,也容易成为平台重点推荐的对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知识内容更多是技能性的培训,标准化程度高,因此,内容大多雷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知识付费早已不是小众现象,甚至已成为一部分人“移动互联生活”的新标配。同时,用户对优质内容渴望强烈,一旦进入付费模式,消费者就会慎重选择,那些没有营养的“知识”就自然会被淘汰。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