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II网讯 最近出现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宣传图,表达了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希望精诚合作之意,关注过外卖行业者还联想到他们想打败标配为黄色(金色)制服的美团外卖,吃瓜的群众则担心“团结”做大后,外卖企业会停发优惠券。不过,翻翻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并购史,就会发现美好的愿望很可能会落空,而外卖的红包则有望再飞一会儿。
首先,互联网中“剩者为王”的规律,在企业并购时反过来也成立,即“王者为剩”。曾经的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优酷和土豆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各领域的企业强强联合后,快的、赶集、土豆、大众点评等曾经位居“老二”的企业,其创始人、高层等多在合并后不久悄然离去。
而且百度外卖此次与饿了么之间不是合并、它是被收购的一方。从两者的市场份额看,就如去年滴滴收购Uber中国公司一般。从收购的性质和形式看,则更类似2013年9月,搜狗获得腾讯旗下的搜搜业务以及腾讯的投资和入口、流量等资源的支持。结果大家都知道,Uber中国公司和搜搜在过渡期后就不存在了。此次收购,等于是战略定位于AI的百度,主动放弃了市场份额从去年开始走低的百度外卖,并入股饿了么;饿了么以8亿美元购得百度外卖及百度打包的流量入口等资源。现在,饿了么表示会让百度外卖保持既有的品牌和组织架构独立运营,不过是为了顺利过渡而采取的策略而已。
其次,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不会一家独大。数据机构Trustdata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外卖市场份额中,美团外卖占45.2%,饿了么为36.4%,百度外卖仅有6.3%。美团点评副总裁王莆中在最近一次内部沟通会上透露,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在60%上下,饿了么约为36%,百度外卖从去年的17%~18%下降到了现在的4%~5%。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相加尚不抵美团外卖,更别说两家业务相仿、而非互补的公司合并后未必能做到1 1=2。
在此次收购完成之后,新公司存在文化冲突和经营理念不同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在具体业务操作层面,因为两者用户定位、平台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整合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从短期来看,饿了么需要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资源,暂时难以撼动美团外卖的江湖地位。
最后,外卖市场新的争夺战不可避免。这与其说是饿了么与美团点评间争夺外卖市场份额之战,不如说是他们各自的投资者、资源支持者阿里巴巴和腾讯在O2O市场的实力比拼。
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的实际出资者,是其投资者阿里巴巴,甚至有分析认为其实收购的决定就是阿里巴巴做出的。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以4亿美元增持饿了么,占股比例超过30%,进一步巩固了第一大股东地位。
此前,百度外卖一直在寻找买家,先后找过美团、顺丰等企业,而其市场份额则日渐萎缩。百度外卖最早接触过的“目标买家”美团点评,评估认为双方合并价值不大。收购消息公布后,美团外卖官方回应称:“外卖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愿意和同行者共同努力,做大外卖市场,提升行业规范,践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站在美团点评后面的投资者是腾讯,其2015年持有美团点评超过10%的股权,此后曾加投了10亿美元。与此相对的是,阿里巴巴则卖出了原来所占美团点评的股份,改为投资饿了么。
以高额补贴培育消费习惯和赢得市场份额,是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企业几年间采取的重要策略之一,已经成功地将外卖培育为中国人继做饭、堂食之后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这两家企业也已位居外卖市场的前两位。
还记得分别背靠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滴滴和快的之间为争第一而进行的补贴大战吧,或许哪天就将爆发在美团外卖和完成整合的饿了么之间,因为互联网界还有的一条规律就是“赢者通吃”。
关键词:外卖 Trustdata 美团 收购 腾讯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