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科技网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打包企业包钢包揽由于中国北方稀土资源九成以上都来自包头的白云鄂博矿,而包钢集团又掌握了包头95%的矿业资源,在上游资源控制上比较容易成功,包钢集团在2008年年底又以控制国际稀土价格为目的,联合区内多家企业成立了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稀土产业上下游上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整合前上述相关企业就完全依附包钢集团了。包钢稀土是包钢集团的稀土产业平台,未来其整个稀土战略预计也将通过包钢稀土实施。
        
        
          “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包头世博稀土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春新用这九个字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正在进行的稀土行业整合方案。
  自治区政府上月转发了一份《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在这份至今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文件中,政府确认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包钢集团”)专营稀土冶炼分离,并将35家稀土企业列入整合淘汰范围,其中31家将断电关停。
  如果文件的目标得以实现,包钢集团将正式成为中国北方稀土市场的唯一老大,或者是垄断企业。在稀土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战略资源这个有利背景下,包钢集团无形中等于持有了尚方宝剑,这也使得旗下上市公司包钢稀土(77.11,-0.03,-0.04%)(600111.SH)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股票,价格直逼100元。
 上述文件要求整合淘汰工作6月底结束,但是据时代周报从内蒙古方面得到的消息,目前整合已经陷入僵局,受阻不前。在关停名单、补偿资金等多个方面,稀土企业都提出了质疑。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有鉴于近年来中国境内多个政府主导的产业重组浪潮,相信包钢集团方面最终还是会完成对这35家企业的重组和淘汰。而有了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包钢集团在中国北方稀土市场的垄断专营局面将会加速形成。
  强制关停22家
  在张春新看来,显然他的世博稀土是属于被误伤的一个,张春新说,这次整合方案中,包头市凡是名字里有“稀土”两字的企业基本都受到了牵连,好在现在有关方面没有强制执行,“我们是做设备的,现在根本没有稀土冶炼分离这方面的业务”。即便这样,世博稀土还是被列入了补偿关闭的名单。
  世博稀土还处在正常生产状态。另一家企业包头市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冀代雨对时代周报表示,他们最近联合了5家左右被整合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正在就整合方案进行申诉,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回应。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的这份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制定的文件,被整合的35家企业被分为三个群体,四家重组合作后进入包钢稀土专营体系,22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关闭,并由包钢集团出资,相关地方政府酌情予以补偿,还有九家没有合法手续的被强制淘汰。
  据知情人士透露,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行业管理工作原来是在发改委,后来才被移交给经信委方面,“他们也承认不懂稀土工作,但是这次文件仓促出来了总得执行”,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蹊跷的是,即便是到现在,被整合的企业也没能看到这份文件,“我们没有收到,我还是在别的政府部门看到的原文。”张春新说。冀代雨也说,他只知道这份文件仅下到了包头市政府一级,“市里也很同情我们,但是没办法”。
  问题主要出在22家补偿关闭的企业身上,他们一方面认为整合方案制定得太粗糙,各个企业情况特殊没有区别对待,再就是补偿标准严重偏低,以新源稀土为例,资产价值5000万元以上,但是补偿额只有450万元。
  时代周报在网络上辗转找到了整合方案原文,文中要求包钢集团要停止对关停企业原料供应、工商部门要吊销关停企业经营执照等、电力部门则对关停企业实施断电,整合工作要在6月底结束。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整合方案引发相关稀土企业出现反弹,甚至一家企业的职工因为前途问题到包钢和包头市政府门前聚集,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整合工作能否如期完成还不确定。
内蒙古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任玉祥在接受时代周报问询时承认整合工作遇到很大困难,但是他否认会暂停整合。任玉祥表示,政府也注意到了被整合企业反映的情况,正在开会研究这个事情,目前没有官方的调整决定。
  打包企业包钢包揽
  由于中国北方稀土资源九成以上都来自包头的白云鄂博矿,而包钢集团又掌握了包头95%的矿业资源,在上游资源控制上比较容易成功,包钢集团在2008年年底又以控制国际稀土价格为目的,联合区内多家企业成立了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稀土产业上下游上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整合前上述相关企业就完全依附包钢集团了。
  但是此次整合方案等于是把北方市场清理干净。此前,被整合企业指控是包钢集团方面牵头制定了上述文件,包钢集团重组合作的对象只有自己旗下参股的四家公司,而对那些业务上吸引力不大的公司则是直接进行关停。而对于整合区内稀土企业引起的相关争议,包钢集团外宣部门表示没有最新的消息可以分享。
  包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包钢稀土副总经理兼董秘张日辉对时代周报表示,包钢方面确实也收到了自治区政府的整合文件,“他们(被整合企业)有压力很正常,下来主要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包钢稀土是包钢集团的稀土产业平台,未来其整个稀土战略预计也将通过包钢稀土实施。根据公开资料,包钢稀土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加116.05%,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276.96%,公司预计2011 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大幅增长,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张日辉表示,对于整合区内稀土企业,包钢稀土肯定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但是截至目前确实没有最新的说法,也无法对相关争议作出表态。
  内蒙古稀土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成印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其实好多企业早前已经是半死不活,能开工有一半产能的已经算不错的,政府完全有更合适更市场化的手段可以淘汰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搞一刀切。
  王成印表示,对于包头市来说,稀土产业是辛辛苦苦二三十年培育的一个产业,包钢集团的税收都是缴到区里,这等于把包头市每年几个亿的税收都整合没了,而且这次整合牵扯到6000名工人的饭碗问题,他们都是从业多年的熟练技术工人,整合后关于他们的未来并没有说法,很容易出现问题。
  据王成印透露,内蒙古稀土企业联合会现有成员48家,整合后可能只剩下六七家,此前联合会方面也专门就整合问题给政府上过书,但是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所以目前无法就事件发展做出预测,如果政府执意关停相关企业,那是谁也挡不住的。
  冀代雨对时代周报表示,其实他们也是拥护整合的,对于那些手续不全或污染环境的稀土企业就应该整顿甚至关停,但是政府也需要区别对待手续合法、技术领先的企业,即使包钢集团独家经营的话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公平对待大家。
  一直在密切跟踪包钢稀土走势的金元证券分析师孙凡对时代周报表示,当前包钢稀土整合内蒙古稀土产业进展不顺利也算正常,下一步看政府能把补偿额定在多少,毕竟企业方面都希望得到更多补偿,而对于自治区政府来说,包钢稀土专营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做的,只能向前推进。
  张春新认为,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目前各方都在等待,希望有国家有关部门能就此事表态
 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据悉,6月13日、14日,全国稀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信部部长苗圩(专栏)在会议上透露,工信部正在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研究制定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具体方案。据悉,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领导也在会议上做了发言,但是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稀土行业整合方案,外界还没有看到工信部的定调。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先后四次提出组建大型稀土集团,上到国家下到地方都对做大做强稀土产业集团梦寐已久,但是这些设想最后都没能成功。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上报《关于组建全国性稀土企业集团的请示》,获国务院同意,批准组建南北稀土集团。然而,计划于2003年5月挂牌的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落了空,打算于较晚完成组建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也根本无声无息。
  时至今日,组建稀土大型企业集团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而且有利了许多。即便是在国内其他省市其他行业,国企重组整合产业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而在这种背景下,工信部表态组建大集团后,预计包钢集团也将继续在涉嫌垄断的指控下继续完成对北方稀土产业的专营计划。
十四、稀土整合民企能否分得一杯羹
首先需要说明,对于稀土行业国有、民营企业各自占多少比例,笔者所知甚少,但感觉上,以民营企业对市场的高度敏感,进入这个行业的应该不少,而且前些年稀土无序出口,卖出了稀泥价,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相关民企大概也脱不了干系。
  因为乱成一团,损害国家利益,所以要整顿,这个天经地义;但,如果整顿的结果,是民企靠边站,分不到一杯羹,似乎也不好看。
  举个例子,美国的军工企业,全是民企,但出口秩序良好,F-16的生产商再着急,美国政府不点头,他也不敢把飞机卖给台湾。关键在于如何管制,和企业的属性无关。
  而中国的稀土整顿,似乎有点不大对味了。
  先从国务院的文件说起。
  5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应该是稀土行业整顿的最高行动纲领。笔者仔细学习、研究了这份文件,有三条感悟:第一,文件通篇没有提国企、民企的问题,更没有说要把稀土收归国企;第二,文件提到要用一至两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在笔者的印象中,国务院的文件规定产业集中度的百分比,这是非常罕见的;第三,具体到稀土行业的兼并重组,文件指出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文件说的是政策引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策引导变成了政府主导。根据记者的报道,内蒙古的稀土整合,不但是政府主导,甚至在执行中“一刀切”,被质疑更像是包钢圈定生死簿。
  包头达茂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遭遇就颇具代表性。5月4日,工厂先被停了电,随后,公司最大的稀土原矿供应商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突然切断了对达茂稀土的供应。后来达茂稀土方面才知道,5月初,内蒙古经信委召集多方开会,公布了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达茂稀土正在整合关停的范围之列。但直到5月11日,有关文件被下发到工商、电力等部门了,达茂稀土依然没有正式收到文件。
  报道称,内蒙古的稀土整改工作被限时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业界称奇。然而,淘汰企业的标准、对企业的补偿措施以及企业关停引发的种种后果,都令此项充满“行政指令”色彩的整治行动在当地饱受质疑。
  多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淘汰落后”执行之混乱,令他们费解。“很多企业各方面手续都齐全,但上面硬说没有。甚至还有一些在商务部取得出口配额的企业,也被要求关闭”。
  对此,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企负责人说,“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国进民退"吧,上面红头文件一下,说关停就关停。其实相当于包钢通过政府支持,圈点了一大批企业的生死簿,最后垄断整个行业。”
  最新的消息,全国稀土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结束,会议提出要推进稀土行业的联合重组,而工信部也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具体方案。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议上指出,积极推进稀土行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改善稀土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他透露,工信部正在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研究制定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具体方案。
  笔者之所以说苗圩的讲话让人感到欣慰,是因为苗圩也没有说大企业非得是国企不可,他还重申了“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和国务院的文件一字不差。
  真心希望稀土整顿结束之后,在排名在前的大企业中有民营企业的身影,哪怕只有一家,也好看一些。如果清一色都是国企,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另外,对于那些被整合淘汰的企业,希望大企业和有关部门端正态度,给予足够的合理的补偿。这些企业相当于被拆迁户,不能强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果强拆,可能会出人命;稀土整合过程中的“强拆”虽不至于出人命,但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关系着小则几十个大则几百个家庭的切身生活,不可不察。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