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傍大款”再“养小鱼”

来源:江苏商报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2009年,百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全公司从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搬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接着春暖花开时节组织全公司春游苏州,80%的同事愿意搬迁。苏州创投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林向红说,苏州创投集团投资板块的主要业务包括四大块,即种子期投资、VC投资、PE投资以及FOF投资。截至6月份,仅早期投资,苏州创投就投了180个企业,累计投入现金1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投于苏州当地园区的创业企业。
2009年,百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全公司从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搬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   在此之前,总经理吴纯“处心积虑”了一段时间,先是带高管层到苏州参观了一圈,顺便了解政策优惠机制,得到了全体高层的好评和认可;接着春暖花开时节组织全公司春游苏州,80%的同事愿意搬迁。吴纯雷厉风行,第二个月就落户苏州工业园。   这是苏州引以为傲的案例。百奇生物的业务主要是生产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重组蛋白产品,是行业中几乎唯一一家每个月都会推出新产品的抗体公司,市场容量为30亿美元。   2000年前后,整个苏州范围都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   所谓外向型便是外商投资型,以世界500强公司为主发展制造业,这使拥有小家碧玉般古城区的苏州与轰隆作响的大型机械相伴,成为继上海、深圳后,全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找500强大牌入驻,是全国各工业园区最早也最合理的招商套路,“就像建一个Shopping Mall,要有一些大的名牌商家作为主力店一样。”生物纳米园总经理刘毓文说。   短时间内,大公司对就业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但之后资源受到制约,苏州工业园开始转型为科技型招商,创业公司变成抢手货。园区的打法面临一次彻底改变,在面积巨大、独栋形式的500强公司之外,小公司需要一个物理载体作为生存环境,国际科技园(SISPARK)在2000年诞生,目前已完成七期,累积注册过1000家企业,之后生物纳米园(bioBAY)成立。   与此同时,需要跟上的是投资。苏州创投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林向红说,苏州创投集团投资板块的主要业务包括四大块,即种子期投资、VC投资、PE投资以及FOF投资。截至6月份,仅早期投资,苏州创投就投了180个企业,累计投入现金1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投于苏州当地园区的创业企业。   从“傍大款”到“养小鱼”,推动苏州模式升级的背后力量是什么?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