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福医药大笔挥墨研发蓝图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他告诉记者,“人福普克基地今年年底能通过美国的FDA认证。产品方面,我们采取了国外进行首仿研究、国内生产的方式,现已有30多人在美国专门进行新药研发,目前有30只在研首仿药,在美国已取得20个FDA颁发的ANDA证书。由于比美国同样的产品成本低三分之二,价格优势明显,目前15亿粒的产能已经排满,明年一季度将正式出口。” 另悉,人福普克作为合资生产基地,人福医药股份占比达77%,英士柏公司占23%,均是现金入股。
7月6日,武汉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热络非常。由武汉人福医药集团总投资20多亿元的军科光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人福普克药品出口生产基地、中原瑞德生物制品生产基地、人福医药3551人才基地等8个项目在此集体亮相,尤其是人福普克,备受市场关注。 除了麻醉药、计生药和维药等现有传统主业,人福将视线指向了高端仿制药、生物制品和基因药物,给力研发以布局自己的未来。 紧盯仿制药机会 重磅专利药到期高峰,加上越来越低的新药研发投入产出比,驱动着全球医药产业将盈利焦点由专利药转向仿制药,提早抢占仿制药市场也成为中国制药企业长存的发展根基。 记者在多次采访人福高管和与熟悉人福医药的分析人士接触中,隐约感受到人福对仿制药市场觊觎已久并谋定多时。据了解,为了分羹这块迅猛增长的药品市场,人福医药与美国英士柏公司前期进行了多次秘密商谈,最终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了共同在武汉建设符合美国FDA标准的cGMP软胶囊生产基地,产品全部销往欧美的目标,瞄准美国市场即将到期的专利药。 对于挺进海外仿制药市场为什么首先选择了软胶囊领域,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的理解是:“未来全球仿制药竞争将会日渐激烈,差异化的竞争是必须的。首先做软胶囊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目前美国虽有药厂400多家,却只有4家软胶囊生产企业。另外,由于与片剂和口服液相比,软胶囊便于吞咽、无味并有良好视觉感受,欧美顾客更倾向于购买软胶囊药品。但是,其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成本较高,而人福与英士柏公司合作,可利用国内原料、人工、营运方面的优势,结合美方团队整合和利用美国软胶囊行业的资源,完成从产品开发,建立cGMP生产体系,到仿制药药证ANDA的获取,以及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展等全过程。” 在专利过期180天之后,仿制药价格将会急剧下降,成本竞争就成为主要竞争要素。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目前出口的制剂大多处于这一阶段。华银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分析认为,“人福医药要迈入医药行业第一集团军,仅仅靠巩固现有麻醉药等传统优势领域还是不够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迫在眉睫。选择海外拓疆,市场也很看好,不过,这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利润回报率还有待检验。”随后,记者从多个渠道也得到了类似的分析。 对此,王学海显得非常自信。他告诉记者,“人福普克基地今年年底能通过美国的FDA认证。产品方面,我们采取了国外进行首仿研究、国内生产的方式,现已有30多人在美国专门进行新药研发,目前有30只在研首仿药,在美国已取得20个FDA颁发的ANDA证书。由于比美国同样的产品成本低三分之二,价格优势明显,目前15亿粒的产能已经排满,明年一季度将正式出口。” 另悉,人福普克作为合资生产基地,人福医药股份占比达77%,英士柏公司占23%,均是现金入股。 “我们的投资始终遵从并围绕着保证市盈率和增厚股东价值进行,明年还会有国际性的PE进来。”王学海如是透露。 大手笔布局新药研发 记者获悉,聚焦产业眼球的还有军科光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依托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人福医药的新药研发力量,以开发基因治疗药物为特色,研发项目涉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中主要为全球首创的创新药物,并实现创新项目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产业化转变。 事实上,随着新医改的蜕变,企业将慢慢走出规模经济的传统思维,一度被忽视的产品力提升就会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人福医药的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形成有效的产品梯队是应对未来竞争的关键。除了深挖麻醉药、计生药和维药等现有传统主业外,人福把视野放得更远。 分析其出手轨迹,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引起了记者和行业的注意:人福医药明显增加了对生物制品和基因药物的投入力度。 这一点也得到了王学海的佐证,“前期与军科院吴祖泽院士团队合作开发的11个研发项目已初见成效,目前共有一类新药临床批件5个,二类新药临床批件1个,三类新药临床批件2个。其中,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类新药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已进入Ⅱ期临床。另一个用于治疗周围动脉闭塞症等严重的血管疾病的一类新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已完成临床Ⅰ期临床。未来3~5年内,我们将会有全国领先的重磅炸弹产品上市。” 不仅如此,6月20日,人福医药以3520万元受让欧阳文奇所持的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公司15%的股权,此前它已受让了中原瑞德70%股权。 “中国血液制品企业总共只有30余家,且规模都不大,但平均毛利达40%~50%。”王学海认为,对中原瑞德的并购只是开始,未来人福医药还会继续并购4~5家血液制品企业,预计达到300吨的产能。他坦言,其他医药企业对这个细分行业也兴趣颇大,每次并购谈判都遭遇数家对手,但人福医药坚持将并购PE控制在10倍左右,不会高于13。 很明显,给力新药研发是人福跃进的大手笔。近年来,面对研发人才的稀缺现状,吸引人才的政策力度正在逐步加大,药企也在加紧筑巢引凤,人福的“3551人才基地”目的正在于此。 正如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院士所言,未来中国医药自强真正缺的仍是人才。王学海认为,“现在考验我们的是,怎么把人福新的产品资源、渠道资源、人才资源等整合起来,形成拳头。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进行前瞻性的布局,才能为人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努力在做的事情。人福医药研发人员现已达412人,通过中国临床研究体系与国际原始创新对接,研发差异化、合理化的新产品,实现产品梯队的延伸。”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