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强劲“制药之翼”挺进世界五百强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冀中能源嘹亮的进军号角振奋着华药人的心,冀中能源“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赋予华药振兴和发展制药产业的历史重任。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大局中,华药还谋划锁定了现代医药物流,确定以华药国际贸易公司为平台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全方位拓展华药在商业领域的销售渠道,增强华药在医药物流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反哺华药工业体系,形成互相支持之势,将物流打造成为高成长性、高回报率、高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产业。
——华北制药为实现全面振兴加快战略转型纪实   编者按:   自冀中能源重组华北制药以来,在新掌舵人王社平的带领下,华北制药发生了可喜变化,不仅提振了万余华药人的希望,也增强了中国制药工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冀中能源集团确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煤炭主体加速发展的同时,依托制药业和航空业,实现多元发展,全力挺进世界500强。华北制药作为其中“制药之翼”,且看如何为实现冲天腾飞蓄精养锐。   冀中能源全力挺进世界500强,是顺势而为,是科学选择,是战略之举,是必由之路。   按照“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华药担负着振兴和发展制药产业的历史重任。   ——王社平   兔年新春刚刚过去,冀中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便发出一个令人震撼、如春雷般的响亮之声:坚定信心,科学发展,全力挺进世界500强!   王社平的署名文章在媒体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冀中能源嘹亮的进军号角振奋着华药人的心,冀中能源“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赋予华药振兴和发展制药产业的历史重任。而一直具有责任与担当精神的华药,也将之作为一次难得的契机,作为一项神圣使命,大胆运筹,积极谋划,为打造成为一支强劲机翼而努力强身健骨。   面对世界500强的宏大目标,审时度势的华药明确了自己的行动方向:落实好“十二五”规划,举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新技术与战略性产业,为华药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华药将依托在生物技术基础和储备方面国内领先的优势,努力打造生物技术产业动力引擎;同时结合当今疾病谱,把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做到位,力求在发展高毛利、发展最迅速、最高端市场上参与全球竞争,真正发挥出制药之翼的强劲驱动力。   目前,一场转型升级攻坚战已在华北药城全面打响,新头孢项目已经完成,新制剂项目建设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基因工程白蛋白项目步入临床阶段……以非抗生素领域的重量级产品争取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华药追求的新目标。带着一种对一个优秀民族制药企业的关注,带着一种探究之心,记者近日走进华药,审视并记录下他们正在进行着的行动与发生着的变化。   世界一流——勾画绚丽愿景   关键词:优化结构、转型升级   数据:2015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以上   声音:“华药必须打好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战略转型的攻坚战,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制药强企。”   华药“十二五”奋斗目标中这样写道:至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进入国内制药企业前三强。   美好的目标令华药人心潮澎湃,也激励着华药人艰辛付出。“‘十二五’作为华药实现全面振兴、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决定了华药必须打好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战略转型的攻坚战。”华药集团总经理张千兵说。   新工业园区建设拉开了华药转型升级的大幕。新工业园区首个工程新头孢项目于2010年9月29日建成投产,头孢产能的扩大,完整的头孢产业链和丰富的头孢产品群的形成,从根本上优化了产品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大大增强了华药创造未来的信心。目前,华药人正在致力于做强做大头孢产业,为成为头孢领军企业而拼搏。   1号头孢项目投产之际,2号新制剂项目开工奠基。新制剂项目优选聚集了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经济附加值高的治疗性药品和保健食品。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华药搭建起集冻干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齐全、生产规模超百亿元的现代化制剂生产平台,从而进一步优化华药的产品结构。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亿元。   在新项目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抗耐药菌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一批新产品的开发,也为华药完善现有产品系列、补充新产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积极有效的保障。   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大局中,华药还谋划锁定了现代医药物流,确定以华药国际贸易公司为平台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全方位拓展华药在商业领域的销售渠道,增强华药在医药物流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反哺华药工业体系,形成互相支持之势,将物流打造成为高成长性、高回报率、高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产业。   今天的华药正在大手笔书写新篇章。   技术创新——引领国际制药产业潮流   关键词:两大特色技术创新体系   数据: 拥有核心技术及高附加值新品已超50个;在研生物技术药物近10个;有望达数亿元销售的大产品类群若干个   声音: “技术创新始终是华药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   “技术创新始终是华药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今天,这种动力正在添加马力,变得更加强大。”华药集团研发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华药已经完善了两大特色技术创新体系:微生物来源及相关合成半合成小分子药物和基因工程重组大分子蛋白类药物。两大体系之下,是业内高端的两个研发平台: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华药正在研发和申报中的拥有核心技术及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已经超过50个,其中多个为国家一类创新药物,已经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体系和新产品类群。在中国医药产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微生物制药领域,华药成绩令人瞩目:具有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十一五”开发成功的新产品超过10项。华药在免疫抑制剂药物领域骄傲地走在了前面: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多个微生物来源主流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生产菌种和技术的制药公司。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类药物同样获得巨大的技术突破。在四个产业化生物技术药物的基础上,研发中的新产品近10个;在国内第一家获得全人源基因工程重组抗体的临床研究批件(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第一家获得基因重组白蛋白临床批件,均有望成为未来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重组以来,华药战略产品生产工艺方面的创新成绩显著,新产品开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符合华药实际的研发体系和形成的多个系列的新产品,已经成为推动华药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若干个有可能形成数亿元销售收入的大产品类群已经形成。   在重点产品方面,抗耐药菌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新产品的开发,为华药实现自主创新药物突破、完善现有产品系列、补充新产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盈利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在华药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成为重中之重。华药果断决定:对于现有业务,选择核心产品培育,重点区域市场重点突破,并进行资源的匹配——努力实现产品结构、产能结构、市场结构的相互匹配;同时加快产品的后续研发补充,构建完善的产品系列。   在现有产品结构调整中,华药坚持稳定大局,力做增量,依托基础坚实的原料药业务,加快制剂业务的调整发展。如今,以制剂总量增长、多点开花为标志的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制剂逐渐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原料药新产品增长也显现可喜局面,多年潜心孵化的新产品逐渐成熟。这增强了华药整体实力及抗风险能力,产品结构调整的价值与潜力初步显现。   “零缺陷、零投诉”——打造全球安全用药卓越品牌   关键词:质量情结   数据: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 4个品种通过FDA认证,12个品种获得COS证书   声音:“企业质量运作的根本就在于实现企业质量价值观和顾客质量观的统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华药50年长盛不衰,奥秘之一就是对质量的“一往情深”,这种“一往情深”经年累月,演绎为华药独特的质量文化,并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质量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让华药人努力追求优秀的工作质量和高尚的人品,也使得华药的质量工作从严格的制度管理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文化熏染。实实在在的数据让华药人引以为骄傲:多年来,“华北”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   在华药的荣誉簿上,“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百姓放心药企业”,“全国十大诚信企业”等称号有许多……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华药多年不懈追求卓越质量的最高褒奖,也印证着华药人一份深深的“质量情结”。   华药多年来一直“追踪”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目前,华药有4个品种通过美国FDA认证,12个品种获得欧洲COS证书。   华药高层认为:企业质量运作的根本就在于实现企业质量价值观和顾客质量观的统一,如此,企业才能主动自觉地实现质量水平的提升。为此,华药以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按客户要求组织生产,通过质量技术攻关等努力满足客户高标准、个性化的需求,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也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客户满意度、忠诚度。   近年,华药顺应国际质量管理发展趋势,以全新的大质量观为引领,积极实践“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质量经营。质量无处不在:产品有质量、服务有质量、工作有质量。质量,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质量范畴,涵盖了决策、研发、原料、生产、物流、营销、服务乃至企业文化等经营全过程。   2011年是华药的“质量管理年”,华药提出质量提升战略,以追求“零缺陷,零投诉”为目标,通过开展质量对标活动,实施标准化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一系列活动,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如今,华药以国际质量管理的质量系统、设施和设备系统、物料系统、生产系统、包装和贴签系统、实验室控制系统六大系统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符合cGMP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正积极与国际化质量管理体系接轨。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