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成就大公司

来源:果壳网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1947年,瑞士的医药公司Hoffman-LaRoche推出了一个由“泛醇”(Panthenol)分子衍生命名的品牌:Pantene——也就是至今仍活跃在市场上、年逾半百的洗发护发品牌“潘婷”。14年后,威廉姆斯终于从动物肝脏中分离出了这个分子,并给了它一个名字——“Pantothenic Acid”,源自希腊语,意为“随处可见的酸”,即“泛酸” [3] ,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维生素B5”。这样的状况持续到1940年,泛酸才被成功地人工合成为[4] 。
1947年,瑞士的医药公司Hoffman-LaRoche推出了一个由“泛醇”(Panthenol)分子衍生命名的品牌:Pantene——也就是至今仍活跃在市场上、年逾半百的洗发护发品牌“潘婷”。这个名字可不是创立者当年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当时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泛酸”,也就是泛醇在人体内转化成的活跃形式。 让我们回到1919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罗杰?J?威廉姆斯(Roger J. Williams)还在他的实验室里玩三角瓶。他刚刚注意到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一个小分子 [1] 。但是,他既未能分离提纯这个分子,也不完全了解它的作用,甚至尚未给它取过像样的名字。威廉姆斯的第一篇文献一发表,许多研究组跟风而上,纷纷投入相关研究 [2] 。14年后,威廉姆斯终于从动物肝脏中分离出了这个分子,并给了它一个名字——“Pantothenic Acid”,源自希腊语,意为“随处可见的酸”,即“泛酸” [3] ,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维生素B5”。(而“泛醇”,就是泛酸的前体,又称维生素原B5) 当时,泛酸的相关研究虽说热闹,但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这样的状况持续到1940年,泛酸才被成功地人工合成为[4] 。“能够人工合成”对一个化合物来说,不仅意味着相关的研究将更容易进行,而且还预示着它离投入工业化生产已经更近一步,即将可以进入市场,满足人们的所需。 不久,D?W?伍利(D. W. Woolley)报道了泛酸与小白鼠抗脱毛相关的研究成果 [5] 。工业界终于等到了属于他们的机会,护肤、护发等个人护理相关行业开始迅速研发新产品,在其中添加泛酸。“潘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它作为一个“小分子”的品牌传奇故事。 无独有偶,由一个分子而成就的品牌远不止潘婷一个。 瑞士罗氏公司(Roche Group),至今仍是制药行业的巨头之一。它创建于1896年,但辉煌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维生素C刚刚被成功合成,各大公司均欲率先实现维生素C的工业化生产,竞争非常激烈。1934年,罗氏公司抢先购得了瑞士化学家撒迪厄斯?赖希史泰因(Tadeus Reichstein)合成法的专利权,从此独霸了维生素C市场几十年,成为此役的最大赢家。在其后50余年中,该合成法一直是工业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方法。 当然,由一个分子而开始书写一个品牌、一家公司的旷世传奇,这样的例子并不只发生在化工行业。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扬光大都有赖一个小分子——硅。而在硅上位之前,在晶体管被发明的初期,人们使用的其实是锗。它大大限制了晶体管的应用:锗管的穿透电流(一个理论上不希望出现的电流)很大,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对锗晶体管的稳定工作极为不利。而将晶体管这个发明真正广泛应用从而开创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正是一个用硅取代锗来制造晶体管的发明。 小分子成就大公司的故事还有很多: 1、埃肯碳素(Elkem):铝 2、辉瑞(Pfizer):柠檬酸、青霉素、西地那非 3、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沙丁胺醇、阿莫西林、西米替丁 4、杜邦(DuPont):硝酸钠 5、巴斯夫(Baden Aniline and Soda Factory):茜素 6、戈尔(W.L. Gore & Associates, Inc.):聚四氟乙烯 7、戴比尔斯(De Beers):碳 参考资料: [1] Williams, R. J., “The Vitamine Requirement of Yeasts, A Simple Biological Test for Vitamine,” J. Biol. Chem., 38, 465 (1919) [2] A. T. RINGROSE, L. C. NORRIS and G. P. HEUSER, “The Occurrence of a Pellagra-Like Syndrome in Chicks” Poult Sci., 10:166-177. doi:10.3382/ps.0100166 (1931) [3] Williams, R. J., Lyman, C. M., Goodyear, G. H., Truesdail, J. H. and Holaday, D., “Pantothenic Acid, A Growth Determinant of Universal Biological Occurrence,” J. Am. Chem. Soc., 55, 2912-27 (1933) [4] Eric T. Stiller, Stanton A. Harris, Jacob Finkelstein, John C. Keresztesy, Karl Folkers, “Pantothenic Acid. VIII. The Total Synthesis of Pure Pantothenic Acid” J. Am. Chem. Soc., 62 (7), pp 1785–1790 (1940) [5] Woolley, D. W.,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use antialopecia factor. J. Biol. Chem. 139(1): 29-34. (1941) [6] Just The Facts-Inventions & Discoveries, School Specialty Publishing, 2005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