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重大贡献:以国家船舶产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引导,突破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先进设计与制造、高效节能减排、安全运行与监控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自主研发2500kW以上中速柴油机产品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项目的研发很难。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
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重大贡献:
以国家船舶产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引导,突破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先进设计与制造、高效节能减排、安全运行与监控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自主研发2500kW以上中速柴油机产品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这一项目研究发明了基于轴颈分段锻造、电渣熔铸由柄臂的大型钢曲轴制造新方法,实现了规模化自主生产。自主建立了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的关键零部件耐久性设计与评价体系。创新设计了可适应多种燃油的可调式燃油供给系统。应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了故障在线诊断和安全防护。
获奖感言(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总经理吴杰):
早日突破我国大功率柴油机行业基本由国外技术“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全体宁波中策人的强烈愿望和重大使命。她一直支撑我们主动迎接挑战、奋进创新。长期艰辛的努力,终于成功了。我们将沿着自主创新、增强“宁动”品牌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发展道路开拓更大天地!
现场采访:
中策动力机电:给中国船舶安上一颗“中国心”
柴油机是船舶的“心”。2500kW以上中速柴油机之前依赖于进口。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在总经理吴杰要去北京领奖的前夕,宁波中策机电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十二五”期间将投入技改经费15亿元,加快以获奖项目为主的新一代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的扩量和产业化。
从创建于1900年的顺记铁工厂,发展到今天,研发柴油机的历史正好一花甲。期间,从供应小渔船的300柴油机,到供应中小型运输船的GN300柴油机,到今天新一代的用于2万吨级以上集装箱的DN系列柴油机,宁波中策动力机电走过了不平凡的创业创新历程。“我们的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批量出口欧洲、中东、非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吴杰总经理话语间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吴杰说:“中国造船工业的一个现状是:大功率中速柴油机50%进口,45%许可生产,只有5%是自主品牌。我们不能让造船业的命根子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没有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设计的先例和理论可借鉴,宁波中策动力机电依靠企业的研发力量,联合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开始了自主研发。
柴油机研发涉及众多学科,由70多人组成的企业研发团队将众多学科综合在一起,前后解决了100多个技术难题。在设计制造上,解决了曲轴等关键零部件批量制造技术,建立了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分析平台;在节能排减上,创造了尾气净化处理技术、劣质燃料燃烧技术、低温燃烧技术;在安全保护上,研发成功了整机实时安全保护技术、轴系在线状态监测技术,从而实现了自主研发与批量生产。这一获奖项目的综合技术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首位,申请知识产权29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48篇。
这个项目的研发很难。跟以前不同,中策动力机电研发的柴油机有节能减排的要求和指标,燃烧配气过程的设计制造非常关键。举一细节为证:柴油机喷油嘴孔角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节能排减。研发开始时,设计的角度是150度,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为156度。试验表明,每千瓦时油耗降数克。
吴杰说,这是我国中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自主设计和产业化作为整体项目的第一次获奖。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提升了一种设计方法,创造了设计制造平台,从而提高了研发设计能力,解决了产业化路径,提升了自主创新的竞争力。我们更大的贡献在于,解决了行业中设计制造的一个方法,可用于新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谈起企业自主创新,吴杰深有感慨,他说,传统的造船业必须要有一颗高科技的心。现在,我们进入了研发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我们拥有了企业技术中心,为浙江省首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每年拿出占销售收入3%以上的研发经费,我们拥有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研发一代产品,在宁波崛起了一个新的产业。目前,以宁波中策动力机电为龙头,在全国有300多家企业为柴油机研发和产业化配套,其中在宁波就有200多家相关企业,一个新的中速大功率柴油机产业正在宁波崛起。
吴杰说,进入“十二五”,宁波中策动力机电将以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为核心,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力争在宁波建立起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船用装备制造基地。(记者宦建新)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