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中低端加强产业整合 集中力量攻克高端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虽说拥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显著技术优点的LED产业可谓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但由于各路资金的盲目涌入,已被某些行业人士评为第二个光伏产业。实力型企业应该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中低端领域并购重组,同时进军高端
  虽说拥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显著技术优点的LED产业可谓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但由于各路资金的盲目涌入,已被某些行业人士评为第二个光伏产业。实力型企业应该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中低端领域并购重组,同时进军高端领域。
  
  LED产业被誉为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的样本,在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各种补贴之下,我国LED产业迅速成为了资本的“宠儿”。随着LED照明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LED产业产能不断扩张,大量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也导致了产业竞争力不强。一时间,破产、价格战、争夺资源“硝烟四起”,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则透露出LED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虽说拥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显著技术优点的LED产业可谓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本应拥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近两年以来却被扣上了“第二个光伏产业”的帽子,LED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2009年初的前途似锦到2012年的举步维艰的坎坷命运。究其原因,除了LED上游投资过热造成的价格下降,下游企业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外,我国绝大多数LED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核心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做法,才是造成LED产业发展困境的最大原因。
  
  业内专家,由于各路资金的盲目涌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LED产业的发展,对LED上游设备MOCVD进行补贴且力度也是最大,LED上游芯片从2009年供不应求到2011年出现供过于求,再到2012年已经严重供过于求的地步。从整个上游投资情况看,外延片投资增速从2011年的46%下降至2012年的10%,而下游应用领域投资增速2011年为21%,2012年上升至53%,这也意味着LED行业投资重心从上游向下游转移。
  
  近期,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中,将2015年LED照明的产值目标由“十二五”规划的5000亿元调低至4500亿元。此次发改委发布的产业规划,或许是对LED产业今后发展给予的理性政策。
  
  对于LED产业未来如何发展,专家认为,LED企业不妨立足海外市场,重点拓展国内市场,从产业结构看,当前主要是中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却产能不足。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该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中低端领域并购重组,同时进军高端领域。
  
  日前,国内首次自主创新的垂直结构超高亮度LED技术产业化项目,在陕西试产成功,并点亮了国内首只自主创新的垂直结构LED灯。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是陕西省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落实“千人计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硕果。该项目从签约到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创下了陕西的“深圳速度”。
  
  垂直结构超高亮度LED技术产业化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固态照明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生产应用于功能性照明的大功率LED芯片。该技术采用衬底剥离的工艺,将不导热的外延生长衬底转移到导热性优异的金属衬底上,再将外延生长的器件薄膜与生长衬底剥离,使得LED器件的散热问题前移到芯片段,彻底解决了芯片、封装组件和光源由于散热不良带来的小功率、不一致、高成本、低可靠性等问题。利用该技术制作出的高电流密度、超高功率、大尺寸LED芯片,实现了单位面积芯片发光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提升,大大减低了LED照明光源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提高了器件可靠性,真正发挥了高端半导体照明芯片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性集于一身的优势。
  
  在该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项目审批到融资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从2011年8月,在西安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到同年12月该项目的产业化公司陕西新光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再到今年6月点亮国内首只自主创新的垂直结构LED灯,该项目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基本具备产业化规模。
  
  预计,该项目近期将完成试生产,逐步实现量产,达到年产13万片外延片、1.8亿只超高功率垂直结构LED芯片的产能,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