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产业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下游产业,进入中上游的很少,这种结构不平衡,归根结底是技术缺失造成的。 重庆市已明确提出要加快LED产业的发展。但今年3月重庆市完成的《LED产业专利分析》报告指出,国内L
中国LED产业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下游产业,进入中上游的很少,这种结构不平衡,归根结底是技术缺失造成的。
重庆市已明确提出要加快LED产业的发展。但今年3月重庆市完成的《LED产业专利分析》报告指出,国内LED专利在衬底、外延与芯片等中上游领域的占比仅4.1%,更多的则分布在封装、应用等环节,而国外这一比例是17.3%。
其中,芯片的专利最密集。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在这方面的申请专利量占申请总量的76.6%,而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却仅占7.2%。
由此,国外企业往往采用设置专利壁垒的方式,保持其在相关领域的优势,眼下,Cree、欧司朗、日亚化学、丰田合成、飞利浦五大跨国巨头实际上已经在LED行业联手筑起了上述的专利壁垒。
当年的汽摩产业,就遭到国外企业疯狂打压,而且几乎重庆所有摩企都被告上过法庭。虽然他们也进行了绝地反击,但在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仍很不乐观。
2012年,重庆市5家汽摩企业因为应对专利壁垒,增加成本498.75万美元,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33万美元。
重庆正在着手的页岩气开发,同样面临如此的困境。大约200家美国企业掌握全球95%以上的专利,形成产业技术垄断,这将导致中国企业不得不与美国公司合作。
如何保障产业发展的安全?
专家认为,首先,企业要学会用专利战略武装自己,现阶段可通过“参照创新”形式,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绕过国外的专利技术封锁,规避侵权风险。
其次,整合产业内的技术和专利资源,构建自己的外围专利网,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不同的产业联盟,“抱团”应对专利壁垒。
再次,政府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专利诉讼。
工控总结:
专利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利益问题,中国庞大的市场是外国公司垂涎的。我们应思考如何在WTO框架下,以市场为筹码,与外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专利许可等方面进行交易,以期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