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一直制约产业进步 智能交通发展遇阻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我国电子产品方面技术一直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软肋,特别是在芯片等重要核心领域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众多行业的整体发展,给行业上了一道无形枷锁。    众所周知,我国在众多行业发展中,虽然现在规模处于较大的位置,但在产品技术含量方面处于较低水平,只
  我国电子产品方面技术一直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软肋,特别是在芯片等重要核心领域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众多行业的整体发展,给行业上了一道无形枷锁。
  
  众所周知,我国在众多行业发展中,虽然现在规模处于较大的位置,但在产品技术含量方面处于较低水平,只是徒具规模而已,其中在电子产品领域,这现象尤为明显。这也导致我国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方面受到的制约比较严重。核心技术的缺失,这也是由于我国的发展几乎都是零开始发展起来有一定关系。同时,在比较的尖端的技术交流上,一直受到部份国际封锁,直接导致整体技术的落后。
  
  目前,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加大应用范围,行业智慧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但是这些智慧化体系的发展,绕来绕去除了离不开网络支持之外,电子产品的应用同样必不可少。此时国产电子产品核心技术的缺失,无疑对这些建设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其中智能交通作为未来缓解国内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技术手段,也受影响甚重。
  
  智能交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据全球最大的技术专家联盟IEEE表示,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如果现有的智能交通技术能被应用于汽车和道路中,多达90%的事故可以避免。这些技术包括电子和计算技术,例如可感知疲劳驾驶的车载视觉系统和传感器,车道偏离警示系统,以及以安全应用为目的的汽车间和汽车与基础设施间的通信系统。
  
  目前制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技术的标准化问题、产业链问题和市场培育问题。其中技术问题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重中之重。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的智能交通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即使是发展速度最快、推广和普及最广泛的智能导航产业与智能交通行业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在智能导航产业,专业测量接收机和测向接收机高端产品,国际厂商占80%;授时接收机国外产品占60%;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占90%;国产OEM板几乎全部采用外国芯片。国产低端产品主要使用国外进口芯片或OEM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在智能交通行业管理方面,关键设备和技术也是依赖进口。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