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现在的技术上来看,目前的机器人技术的灵活性方面还非常的简陋,但是在近两年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执行“再工业化”政策及新兴国家市场工业制造业开始向自动化转型都再次带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重复
虽然从现在的技术上来看,目前的机器人技术的灵活性方面还非常的简陋,但是在近两年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执行“再工业化”政策及新兴国家市场工业制造业开始向自动化转型都再次带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重复性劳动是其主要优势,像富士康这样的跨国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技术来提升制造业的效率与质量是必然趋势,也是劳动力成本日趋增加的企业转型之道。工业机器人目前在焊接、注塑、喷涂、搬运等领域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但在制造装配上还存在技术、价格、使用等问题,在企业中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装配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个性,需要特殊研发,存在大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小企业对其的投入都有顾虑,导致机器人产业发展迟缓,推广应用的领域还不够宽广。
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重复性劳动是其主要优势,像富士康这样的跨国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技术来提升制造业的效率与质量是必然趋势,也是劳动力成本日趋增加的企业转型之道。工业机器人目前在焊接、注塑、喷涂、搬运等领域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但在制造装配上还存在技术、价格、使用等问题,在企业中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装配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个性,需要特殊研发,存在大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小企业对其的投入都有顾虑,导致机器人产业发展迟缓,推广应用的领域还不够宽广。
同时,虽然此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大都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之上,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服务机器人,试图抢占这一前沿科技的制高点。研究开发新型的服务机器人,用以替代抢险救援人员进入消防、煤矿、地震、电力、核工业等行业中的危险环境进行作业,辅助医生开展微创手术等活动,将成为服务机器人专项研究的重要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机器人专项将始终围绕国家安全、民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突破制约我国服务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推出更具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产品,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努力打造若干龙头企业,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世界各国纷纷将突破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摆在本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随着信息网络、
传感器、智能控制、仿生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机电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等的交叉融合,使得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呈现三大态势:一是服务机器人由简单机电一体化装备,向以生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发展;二是以服务机器人单一作业,向服务机器人群体交流、远程学习和网络服务等方面发展;三是服务机器人由研制单一复杂系统,向将其核心技术、核心模块嵌入于先进制造等相关装备方面发展。
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据国外最新权威预测,全球个人/家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由2009年的870万台,增加到2010-2013年将达到1140万台;服务机器人的产值将由2010年的约171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517亿美元。同时,我国潜在巨大市场急待开发。现阶段,我国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社会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对服务机器人有着重要的需求。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截至2009年底,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67亿,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亿;残疾人群庞大,2006年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有残疾人的家庭共7000多万户,涉及2.6亿家庭人口。此外,医疗与教育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将使得我国有望形成全球最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