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及风能利用率都在逐步增高之时,我国的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也稳定提高,除有力地支持我国风电发展之外,还将带来产业革局的改变。 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规模,相关产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我国的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
在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及风能利用率都在逐步增高之时,我国的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也稳定提高,除有力地支持我国风电发展之外,还将带来产业革局的改变。
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规模,相关产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我国的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到了90%,特别是其中的大功率风电齿轮箱也已取得了突破。
从2004年,也就是《可再生能源法》颁布的前一年,我国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只有有10%。而在之后的7年的时间里,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装机每年翻番增长,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均居全球第一位。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3家企业新增装机容量进入全球前10位。
有报告显示,中国厂商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预计2011年到2016年期间,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装机量的38%左右。
在全球的视野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圈可点:
第一是规模。“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装机连续6年翻番增长,从2005年底的120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底的4230万千瓦。先后超越欧洲传统风电强国丹麦、德国和曾经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成为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国家。
第二是技术。通过高起点引进再创新,我国风机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跃升至全球有力竞争者的位置。单位千瓦造价也已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下,降幅达40%。风机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包括风机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
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在国内都有生产厂商。
有关人士指出,未来我国风电制造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实现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产业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转变,从以陆上风电为主向陆上和海上风电全面发展转变。这意味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将由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转向更加健康发展。“十二五”时期,将在更加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中逐步规范和解决制约风电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我国风机制造业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仍需依靠国外产品。“十二五”时期,攻克轴承、控制系统、交流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难关,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此外,须抓紧建立相应的配套服务网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华锐风电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企业也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未来,全球市场战略应在中国风电装备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来源:工控网(百站))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