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陕西省“十一五”基础研究工作总结会成功召开,从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整体呈现出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成果产出丰硕、转化效益明显,为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省基础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8项;申请国内外专利11173项,获得专利授权5304项;培养研究生4.5万余名,其中博士7135名;出版专著1679部,发表学术论文11.9万篇,被三大检索收录4.5万篇,极大地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
“十一五”期间,我省的基础研究事业快速发展,基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到“十一五”期末,我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已达到了6.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29%;科研领军人才不断涌现,创新研究群体不断形成,新增院士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9人,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4人,新增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6个,成为我省基础研究事业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国家科技资源吸纳能力持续增强。5年来,陕西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6项,ITER计划项目4项,“973”前期专项项目16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他项目3756项,合计获得国家各类基础研究计划经费18.2亿元,居全国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推动基础研究上规模、上层次的同时,注重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之间的结合,不断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支持和带动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研究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记者 张 梅)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