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走出独具特色的创新、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7-05-17     浏览次数:
“作为科技服务型公司,我们过去很难享受到资金、场地租赁、人才管理等优惠政策。但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公司获得开发区配套的各类专业化服务,行业影响力大大提升,今年2月正式登陆‘新三板’。 ”日前,说到企业在西安的发展,西安西拓电气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新如是说。

“作为科技服务型公司,我们过去很难享受到资金、场地租赁、人才管理等优惠政策。但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公司获得开发区配套的各类专业化服务,行业影响力大大提升,今年2月正式登陆‘新三板’。 ”日前,说到企业在西安的发展,西安西拓电气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新如是说。

  让西拓受益的是西安2014年7月开始实施的“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工程”,目标是培育千家“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这项工程是近年来,我市实施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创业优势,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战略的一个具体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着眼建设创新型示范城市,坚持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创业优势,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之路,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彰显。2015年,国家将西安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8个试验区之一;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全省技术交易工作先进市等荣誉。

  强化企业创新 打造引领产业转型核心力量

  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发展有活力,首先需要企业发展有活力。近年来我市不断引导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打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2014年,我市出台《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年)》等政策措施,累计投入和撬动社会资金约18亿元,培育千家小巨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平均增速达到23.5%。

  科技要发展离不开兴盛的科技服务业,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扎实组织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加快推进“一带一城四集群”建设,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发展。设立首期6亿元创投引导基金,累计投入和撬动社会资金130.6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增速达到31.9%,在国家组织的中期验收中被评为优秀。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分类指导、专题支持”,着力打造曲江文化科技创业城、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阎良航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集群、户县西户科技创新园等新型产业园区,累计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始终超过GDP增速1.5个百分点以上。

  加速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资源引领经济发展

  我市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成果转化工作高度重视,由市级领导带队,先后赴北京中关村、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学习调研,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60多场次,编制完成了《系统推进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出台了我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的实施细则,为建立成果转化新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市用于成果转化的财政投入保持了多年增长的势头,今年可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18%。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技术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试行)》,对技术交易的输出方、吸纳方、服务机构、登记机构和区县开发区等5类主体予以奖补。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转化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效益明显的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的企业,以及促成转化交易的技术经理人机构予以支持。经开区以鼓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对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含)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补贴。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依托特色创新资源搭建平台,出台研发补贴、高端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军民融合领域的成果转化。各区县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建设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其中,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户县西户科技创新园的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

  以“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为主题,开展仪器设备共享、培育科技服务机构——西安科技大市场作用凸显。截至目前,大市场共享仪器设备近万台(套),加盟科技服务机构575家,带动全市技术交易额连续5年实现百亿元增长,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元。同时,以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构建西安技术经理人“1+3”服务体系,启动了全国首家科技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科技云服务平台、商业应用平台等载体建设,拓展提升大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组织线下专项活动,加速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目前,大市场汇聚了高校院所、军工单位、科技企业8700家,挂牌交易项目达到3600个,举办各类交流活动2000多场次,为企业提供线下线上服务超过570万次。

  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更加深入,我市设立1亿元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项,取得2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启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工程”,累计组织4223名科技人员,为473家科技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先后引进3名国家“千人计划”、5名省“百人计划”人才。同时,着眼“五项重点工作”技术需求,先后投入科研资金17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1.4亿元,在治污减霾、缓堵保畅、节能减排等领域组织技术攻关。围绕科技兴农、富农、惠农,组织农业主导产业创新示范。

  激发内在活力

  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

  位于西安高新区一座写字楼内的“蒲公英”软件内测分发平台是由石瑞、雷升涛、赵刚和李京四个“80后”在两年前创建的,公司最初的办公场所是在石瑞家的客厅里,唯一新购置的办公品就是一张大桌子。他们看准了软件内测的巨大市场,加上自己的技术优势,便做软件内测平台开发,因为是创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存在很大商机,他们很快便从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到了千万级的风险投资。目前,在西安,像“蒲公英”这样由创业人开办的创新企业还有很多,这些企业正在大步向前,焕发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勃勃生机。

  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我市出台《西安市支持市级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集中支持91家众创空间做大做强。积极构建、引进众创空间、机构和平台,引导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本创办行业领域专业孵化器,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过程孵化服务链。成功引进优客工场、腾讯众创空间、北大科技园等一批知名机构,在西安创办了10余家众创空间;成功组织“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

  同时,我市还出台政策正确引导和激励科技人才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十所试点高校院所为重点,完善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等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利益保障机制,激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持续开展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的“千人百企计划”,并缓解创业企业融资难题,不断完善以知识产权质押为核心的信贷、担保、信托等多元化融资体系,特别是针对初创企业和创客大力发展天使投资、众筹和个人创业信贷业务,解决创业融资困难。同时,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提升行政效率,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有效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加快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三证合一”等切实降低创业创新成本。

  优化创新环境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新机制

  在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中,我市还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新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创新政策,认真筹划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全社会R&D投入累计1285.89亿元,占全市GDP5.26%,占比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而且科技金融结合成效明显,我市着力构建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特色的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组建西安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研究出台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创业投资等支持措施,组织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全市融资企业连续四年翻番,融资额从2010年的1.6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0亿元。

  同时,西安以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出台《西安市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认真建设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支持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和知识产权贯标试点。成立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专利执法队伍,开展侵权诉讼等培训;立案处理400余个,涉案商品2000余件。

  下一步,我市将以两个“国家号”改革任务为主线,着力释放高校院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品质西安建设培育新增长、增添新动力。大力支持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2.5万亿元,形成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组织实施运九系列民用货机研制、国家民机试飞中心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三年内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组织高校院所创新改革,按照推进一批、筹划一批的思路,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员分类评价、专业服务机构建设等内容,稳步分批推进先行先试;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推进科技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同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强化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工作,加快以科技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常态下引领创新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

  西安是国家科教资源的战略聚集区,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技研发资源丰富。去年9月,国家将西安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8个试验区之一,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市专家学者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受访时普遍表示,西安要抓住历史机遇,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专家学者表示,西安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各项安排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主攻方向,增强全面创新驱动和全面深化改革双引擎,加快实现创新引领和追赶超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西部具有较强带动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以及“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着力释放高校院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品质西安建设增添新动力。

  科技为西安增添更多魅力

  日前,国家科技部发布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在百余家国家高新区中,西安高新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部4个一级指标排名中,西安高新区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西安高新区是我市科技发展的代表区域之一,也是西安在全国科技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从航天发射到3D打印;从大飞机制造到芯片技术;从西安被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到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几年,在诸多高科技领域,都可以看到西安科技工作者的身影,听到西安这个城市的名字。作为一位普通市民,我感到高兴和自豪!科技为古城西安增添了更多魅力!”谈到对西安科技发展的印象,市民王志敏自豪地告诉记者。

  西安是国家科教资源的战略聚集区,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技研发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普通和民办高等院校100余所,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8034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3000余家,现有科技活动人员17.33万人,两院院士6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人,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

  在推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等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自主创新,产生了“类人胶原蛋白”、“400MN航空模锻液压机”、“铌钛合金系列超导材料”等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创新成果和产品,并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信息化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得到应用;支持了陕鼓、光机所、比亚迪、法士特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帮助启源机电、达刚路机、坚瑞消防等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融资及规模化发展。

  目前,西安已逐步形成了通用航空、民用航天、生物医药、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九大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西安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自主创新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在国内享有盛誉。

编辑:刘阿娟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