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洋) 11月25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西安举行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作交流会。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及全国各地科技厅局、科技创业孵化建设示范单位相关负责人共1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通过全国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单位的总结交流、经验分享、学习借鉴,以深入研究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变化,认识孵化器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孵化器发展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孵化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孵化器对各种创新创业资源的集成能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在发言中表示,3年来,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更好的科技创业局部环境和生态;拓展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空间;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微集群的培育发展;探索了许多新型众创服务模式,超前播下了众创空间的种子,有利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工作。
如何更好地做好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盛延林提出了6点建议:一是要把众创空间有机融入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体系;二是要把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水平作为科技创业孵化链建设的重要前提;三是要在科技创业孵化链建设中探索加速器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加速器服务水平;四是要在科技创业孵化链建设中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五是要把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摆在科技创业孵化链建设的更加突出位置;六是要积极吸引大企业参与到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程中,通过孵化链条的服务帮助大企业培育种子。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在作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作总结报告时表示,随着科技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涌现,对差异化科技创业孵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对良好的创业生态网络和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孵化器的业务有必要向前端和后端扩展,即以孵化器为核心,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据了解,通过3年的推广和示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分三批确定了41家“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示范单位,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在载体空间建设、企业孵化培育、服务体系完善、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抓手。41家示范单位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载体物理空间面积总计达1230万平方米,占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的14%。其中,创业苗圃占3%,达42万平方米;孵化器占32%,达395万平方米;加速器占65%,达793万平方米。同时,链条内入驻的团队及企业数量已达16380家,占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团队及企业数量的16%。其中创业苗圃占24%,达3882家;孵化器占54%,达8923家;加速器占22%,达3575家。
陈晴表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作经过3年推广与示范,载体建设已形成规模,企业孵化成效显著。一是搭建众创空间促进链条前端建设,进一步向前延伸创新创业的服务触角,增强和完善了链条前端环节。二是更加注重链条后端建设,初步实现产业集聚。根据高成长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加速器服务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服务体系。
会议期间,中国科技开发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定诚作了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专题研究汇报;汇龙森欧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城生物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示范单位代表作了相关经验交流;湖北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对各自省份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作了总结。
作为此次会议承办方,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仁华介绍了西安高新区孵化链条示范工作。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红丽分享了西安高新区在孵化链条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绩。
据介绍,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围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建设,打造了以“创途在XIAN”、中科创星众创空间、瞪羚谷创业社区及西安市众创示范街区为代表的众创空间30余家;建成了以创业园发展中心综合孵化器及联创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中科创新科技孵化器等多个专业孵化器近3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4家),形成了以综合孵化器为主、专业孵化器为特色,功能齐全、类型多样的1+N孵化器集群;拥有满足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企业加速器近40万平方米。在建的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聚集基地将在更大层次上推动西安高新区专业化性产业园区发展,真正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完善的孵化链条模式。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