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红格 | |||
性 别: | 女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讲师 |
籍 贯: | 陕西省 西安市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西北大学地质学院 | |
邮 箱: | zhaohg_75@sina.com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博士 |
【人物简介】
赵红格,女,讲师。主要从事从原始盆地恢复的角度,对不同的盆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分析,同时与沉积、岩石、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多种测试分析手段相结合,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部位。
【研究方向】
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分析。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1. 1999-2000年,"冀中坳陷构造演化研究及有利区带选择"项目,项目来源为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本人重点研究北部地区,特别是对廊固凹陷的沉积构造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重新认识,分析了该区构造特征的形成及其演化和后期的改造情况。 2. 2000-2001年,"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前陆盆地发育特征与钻探目标预测"项目,来源为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任务:解剖盆地西部中生代沉积特征与原盆地面貌探讨及盆地后期改造。 3. 2002.7-2003.8,参加"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前陆盆地形成演化与结构构造特征"项目,来源为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研究盆地西缘构造及其分区特征,利用最新布置的地震测线、重新处理的重磁电以及沉积方面的新进展,结合野外路线观察,以样品的野外采集与实验室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对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构造演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 2004.1-今,参加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编号:2003CB214600)之第七课题"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综合研究(2003CB214607)",项目来源为国家科技部。主要承担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特征及其分区性研究。
【论文著作】
1. 转换带和调节带及其在伸展区的作用,世界地质,2000,19(2):105~111(第一作者) 2. 大兴断层的分段性及其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23(4):368-371,(第一作者) 3. 廊固凹陷的拆离滑脱构造,西北大学学报,2003,33(3):315-319,(第一作者) 4. 物源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沉积学报,2003,21(3):409-415(第一作者) 5. 晚 期 - 超 晚 期 油 气 成 藏 定 位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点. 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91~94. (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