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建君
慕建君
性      别: 职      称: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籍      贯: 陕西省 西安市 现 居 地: 陕西省 榆林市
毕业院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 1963-03 工作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邮       箱: jjmu@xidian.edu.cn 联系电话:
学       历: 博士

【人物简介】

  慕建君,1965年3月生于陕西省榆林市。1997年3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12月获该校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留校任教,1998年评为讲师,2003年评为副教授,2008年评为教授,2009年遴选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1. 高密度存储系统差错控制编码技术(面向闪速存储系统的编译码技术) 2. 网络编码及其应用 3. 网络系统差错控制编码算法与理论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主持和负责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闪速存储系统的编译码技术研究(61271004)” 2013~202016,55万   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高密度图模型迭代/线性规划译码理论研究(61001132)” (主要完成人)2011~2013,18万2011~2013,18万,, 22看20,2011~2013,18万   3.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组合数学的LDPC码编译码研究” (主持)   4.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研究项目“差错控制编码线性规划译码算法研究 ” (主要完成人)

【论文著作】

  [1].Jianjun MU, Xiaopeng JIAO, Xinmei WANG, “Exact thresholds fo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7), 897-900, July, 2009. (SCI收录: No.: 000266345100014). pdf文档.   [2]. MU Jianju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egular Low-Density Erasure Code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7(2),377-380, April, 2008. (SCI收录: No.: 000255103200039, EI收录: No.: 081711220346)   [3]. Mu Jianjun, He Yucheng, Sun Shaohui, and Wang Xinmei, “Design Method of Sequences of Degree Distribution for Low-Density Erasure Code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1(3), 2002, pp.372-376. (SCI检索No.:000177299000020,EI检索No.:02347055362).   [4]. X.-P. Jiao, J.-J. Mu and L.-H. Zhou, “Eliminating small stopping sets in irregula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13(6), 435-437, June, 2009. (SCI检索No.: 000267064800023, EI检索No.: 20093012216125).   [5]. X.-P. Jiao, J.-J. Mu and L.-H. Zhou, “Modification of improved decoding algorithm for LDPC codes over BEC,” ELECTRONICS LETTERS, 44(8), 542-543, 2008, April.(SCI检索No.: 000255414900026, EI检索No.: 081711215952).   [6]. Mu Jianjun, and Wang Xinmei,“Analysis of the thresholds for regular low-density erasure codes”, Proceedings-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AINA 2007, 2007, pp. 800-804. (EI检索No.: 073910826558. ISTP检索No.: 000247030000107).   [7]. Jian-Jun Mu, “Analysis and proof of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for low-density erasure codes,” in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tech & Info-net,ICII’2001, Beijing, pp.824-827, Oct. 2001.   [8]. 慕建君,曹训志,王新梅,“右边正则纠删码中二部图的构造算法”,计算机学报,第32卷,第7期,2009,pp. 1331-1336. (EI检索No.: 20093612289583).   [9]. 慕建君,焦晓鹏,曹训志,“数字喷泉码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电子学报,第37卷,第7期,2009,pp. 1571-1577. (EI检索No.: 20093612285276).   [10]. 慕建君,孙韶辉,王新梅,“关于线性时间复损码的研究”,电子学报,第30卷,第1期,2002,pp.122-125. (EI检索No.: 02397107660).   [11]. 慕建君,王新梅,“基于级联稀疏二部图的右边正则纠删码精确阈值”,自然科学进展,第18卷,第4期,2008,pp.596-600.   [12]. 慕建君,王新梅,“低密度纠删码度分布序列的研究”,电子学报,第31卷,第7期,2003,pp.1066-1 069. (EI检索No.: 03467728539).   [13]. 慕建君,王新梅,“低密度纠删码度分布序列的若干分析性质”, 计算机学报,第26卷,第1期,2003,pp.60-64. (EI检索No.: 03287540866).   [14]. 慕建君,王鹏,王新梅,“基于改进型右边正则度分布序列的低密度纠删码”,计算机学报,第26卷,第12期,2003,pp.1734-1738. (EI检索No.: 04138090535).   [15]. 慕建君,“关于几类线性分组码网格图的复杂度的研究”,通信学报,2001,第22卷,第11期,pp.6-10.   [16]. 慕建君,贺玉成,王新梅,“低密度纠删码稳定收敛条件的证明”,电子学报,第30卷,第4期,2002,pp.530-532. (EI检索No.: 02407123737).   [17]. 慕建君,王鹏,王新梅,“正则低密度纠删码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30卷,第4期,2003,pp.469-472. (EI检索No.: 03507781589).   [18]. 慕建君,路成业,王新梅,“关于纠删码的研究与进展”,电子信息学报,第24卷,第9期,2002,pp.1276-1281.   [19]. 慕建君,“线性分组码网格图的复杂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第28卷,第1期,pp.39-42. EI检索(No.: 01416684199).   [20]. 慕建君,贺玉成,“二维乘积码的网格图复杂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第28卷,第5期,pp.685-688.   [21]. 慕建君,“一种形式化分析安全协议的新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第33卷,第3期,pp.381-385.   [22]. 慕建君,焦晓鹏,曹训志,“一类逼近容量LDPC纠删码的二部图构造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第37卷,第4期,pp.705-709. (EI检索No.:20103613222037)..   [23]. 贺玉成,慕建君,王新梅,“基于置信传播算法的低密度校验码量化译码设计”, 计算机学报,第26卷,第8期,2003,pp.934-939. (EI检索No.: 03507781403).   [24]. 贺玉成,杨莉,慕建君,王新梅,“LDPC码的不可检测译码错误分析”, 通信学报,第23卷,第1期,2002,pp.1-7.   [25]. 焦晓鹏,慕建君,周利华,“基于树结构展开的Tanner图短环计数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第37卷,第2期,pp.311-314. (EI检索No.:20102112950282)..   [26]. 孙韶辉,慕建君, “低密度校验码研究及其新进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2001, pp.393-397.   [27]. 孙蓉,刘景伟,王新梅,慕建君,“系统规则RA码在BEC信道下的性能界分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35卷,第4期,2008,pp.712-715. (EI检索No.: 083711541262)

与TA有关的专家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1.雷达成像 2.成像雷达干扰抑制 3.地面运动目标显示(SAR-GMTI) 4.THz雷达信号处理
毕业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1. 生物信号分析 2. 医学图像信息融合 3. 睡眠生物信息研究
毕业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1、电磁(光)散射 2、图像处理 3、量子隧道效应
毕业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毕业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