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卿
马瑞卿
性      别: 职      称: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籍      贯: 现 居 地:
毕业院校: 西北工业大学 专      业: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 1963年10月11日 工作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邮       箱: 联系电话:
学       历: 硕士

【人物简介】

  1981年9月至1988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   1988年4月至1993年5月原航天工业部0六七基地第十六研究所电子线路室,工程师   1993年5月至1995年11月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电机与电器专业,讲师   1995年12月至2000年11月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电机与电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2000年12月至2003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电机与电器专业,教授,研究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002年9月至2007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3年7月2009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009年5月至今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

[1]电机调速理论与控制技术 属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学科。稀土永磁电机的调速理论、电动与发电控制、运动与伺服系统是当前国际电气工程领域的主要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巨大的行业应用价值。为提高大功率电驱动系统和复杂运动伺服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每年在此方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都在10000篇以上,许多人都对航空航天、电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电作动系统、电驱动系统、起动/发电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软件伺服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电动或发电系统的高性能复杂控制、冗余控制、余度管理、故障诊断、容错与重构等技术方向上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国内,中国电工学会于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稀土永磁电机专业委员会”,本人现任此专业委员会委员。课题组从1992年以来就开展电机调速理论与控制技术方向上的研究工作,在稀土永磁直流电机、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稀土永磁有限转角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开关磁阻起动/发电机、直线电机等驱动与控制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测控技术、微特电机、微电机、电机控制与应用等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截至目前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 主持的国家重点型号项目50余项,遍及飞机导弹电动舵机、火箭矢量推力、飞机发动机油门作动等无刷直流电机的双余度伺服控制系统;飞机燃油泵、柱塞泵、制冷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等大功率无刷直流电驱动系统;飞机伺服阀、航空活门、电动锁、力臂调节器、放油阀等伺服控制系统,以及卫星天线、精太阳光源、卫星太阳能帆板、空中对接机构等低速步进电机和同步电机的跟踪系统中,总经费愈2000万元,科研成果先后在7种飞机、2颗卫星及工缝机、雨刮器、牙钻、压缩机、铁路转辙机、厨房电器等民用领域得到成功运用。 [2]现代电源变换技术 属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1998年以来,课题组在DC/DC变换、功率因数校正(PFC)、软开关电源变换、同步整流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大功率电机驱动器的多路隔离控制电源、DC/DC和AC/DC电源、风光互补发电、智能充电器、风力发电等军民用高频高效隔离电源中。

【研究成果】

  [1] 1994年12月,在“稀土永磁电机(6.6kW)研制”中,获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三等功   [2] 1994年6月,“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CAD系统”,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二等奖(第六完成人)   [3] 1995年6月,“8911工程转输油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二等奖(第十完成人)   [4] 1995年6月,“稀土永磁航空电机电磁场有限元数据前处理自动化技术”,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5] 1997年11月,“稀土永磁压缩机、纺织电机及控制器关键技术”,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三等奖(第四完成人)   [6] 1998年3月,“稀土永磁压缩机电机及控制器”,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7] 1999年4月,“开关磁阻高压直流组合起动/发电系统”,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8] 2001年12月,“航空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获国防科技二等奖(第七完成人)   [9] 2003年3月,“高效节能抽油机用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第七完成人)   [10] 2005年12月,“航空氧气浓缩器用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稳速驱动系统”,获国防科技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11] 2005年12月,“FY-2卫星精太阳光源成像设备用高速度精度、高速度稳定度伺服控制系统”,获国防科技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12] 2006年6月,“FY-3卫星太阳帆板电池阵展开机构双余度直流电机”,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13] 2006年12月,“先进战机机载制氧系统研制”,获国防科技一等奖(第十完成人)   [14] 2007年2月,“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系统”,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15] 2007年12月,“超高功率密度电驱动系统技术”,获国防科技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16] 2010年1月,“鑫诺3号卫星可动点波束天线双余度步进电机”,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科研项目】

  [1] BLDCM-10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国防重点型号(负责人),2000.12-2011.12,2003定型,连续8年共生产500余台,产值1000万元以上。   [2]飞控系统用电机、试验器及伺服放大器插件板研制,国防重点型号(负责人),2004.2-2006.3,自2005年试飞成功以来,已累计生产35台套。   [3]双余度无刷直流电动机及油门驱动控制器,航空型号(负责人),2006.5-2010.5,已应用到两种型号的国产发动机中,提高了无人飞机控制的可靠性。   [4]压缩机用稀土永磁直流直线电动机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02.9-2004.9,已结题。   [5]双余度直流无刷电机研制,横向课题(负责人),研制了13.4W串联式和50W并联式两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动机,2000.3-2002.3,已交付使用。   [6]四余度无刷直流电动舵机建模与仿真软件,中航二集团“十五”航空预研项目(负责人),2007.4-2007.10,已交付使用。   [7]FY-2卫星精太阳光源成像扫描系统“高温低速电机和控制器”研制,国家重点型号任务(负责人),2002.2-2003.6,该系统速度稳定度达到十万分之一,填补了国内空白。   [8]新型航空直线直流电动机,中航二集团“十五”航空支撑基金(负责人),2002.5-2004.12,已结题。   [9]CKC-25吊舱用温控设备制冷压缩机内电机及蒸发、冷凝风机内电机的设计与开发,中航一集团“十一五”预研课题(负责人),2006.8-2007.12,共开发四种115V/400Hz不同功率的无刷直流电动机。   [10]盘式耐高温无刷力矩电机及电机驱动器研制,航天重点型号工程(负责人),2004.4-2005.12,已成功运用于火箭矢量推力控制系统中。   [11]波导开关转角器及控制器研制,航天科技集团“十五”预研项目(负责人),2003.6-2005.11,开发出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有限转角无刷电机,已结题。   [12]双余度无刷舵机试验器,横向课题(负责人),2004.12-2005.3,已交付使用。   [13]航空电动机构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横向课题(负责人),2003.4-2004.10已交付使用。   [14] BLDCM-10电机驱动试验器研制,横向课题(负责人),2005.4-2005.10,已交付使用。   [15] 270V高压无刷直流电动机,横向课题(负责人),2003.5-2004.6,已交付使用。   [16]直流电机驱动器技术开发,航天型号项目(负责人),2007.4-2009.12,已批量生产40套。   [17]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横向课题(负责人),2010.4-2010.10,已交付使用。   [18]四轴直流电动舵机控制器研制,航空型号任务(负责人),2007.3-2008.6,成功应用于某型制导炸弹。   [19]飞控动力用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国防863重点型号项目(负责人),2007.12-2009.10,已试飞成功,获得了用户好评。   [20] 15kW和3kW无刷直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航空重点型号项目(负责人),2008.5-2010.3,均已交付使用。

【论文著作】

  [1]马瑞卿,刘卫国,解恩.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8(18):98-103   [2]马瑞卿,李声晋,周青苗,李钟明.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8,18(5):330-334.   [3]马瑞卿,窦满锋,吴斌,李钟明.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最佳效率调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14(3):401-405.   [4]马瑞卿,吴斌,韩英桃.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14(1):67-72.   [5]马瑞卿,李声晋,吴斌.高可靠性DC/AC逆变器直流回路保护技术研究,电力电子技术,1996,31(3):34-37   [6] Ruiqing Ma, Junjun Deng, Yigeng Huangfu.A Novel Sinusoidal Current Driving Method for BLDCM Based on SVPWM, CICEM2010, 2010.10. Incheon, Korea.   [7] Ma Ruiqing, Han yingtao, Zhou qingmiao. A New Type Method of Flux Track Control and its Harmonic Analysis, CICEM‘95, 1995.8. Hangzhou, China.   [8] Ma Ruiqing, Liu Weiguo, LUO, Guangzhao, Hu, Yashan. The Balanced Current Control of Dual-Redundancy Permanent Magnetic Brushless DC Motor, ICEMS2005, 2005.9. Nanjing, China.   [9]马瑞卿,刘卫国,窦满锋.双自由度地面接收天线自动跟踪驱动系统,测控技术,2005,24(3):26-29   [10]马瑞卿,刘景林,刘卫国,曹多礼.波导开关有限转角无刷电机的计算机群测群控技术,测控技术,2005,24(11):25-28   [11]马瑞卿,刘景林,刘卫国.具有磁阻效应的永磁式有限转角无刷力矩电机,微特电机,2005,33(7):5-8   [12]马瑞卿,刘卫国.无转速传感器低速无刷直流电动机稳速系统,微特电机,2005,33(9):28-31   [13]马瑞卿,刘卫国,解恩.双余度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速度伺服控制系统,电气传动,2006,36(1):41-44   [14]马瑞卿,刘卫国,罗兵.双余度有限转角力矩电机控制技术,微电机,2000,33(3):24-26   [15] Ma Ruiqing, Liu Weiguo, LUO, Guangzhao.Speed Regulation of Wider Range for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ICEMS2008, October 17-20, 2008, Wuhan, China.   [16]马瑞卿,刘卫国.自举式IR2110集成驱动电路的特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2000,34(1):31-33   [17] Ma, Ruiqing, Liu, Weiguo, Xie, En, and LUO, Guangzhao. The Fault Analysis of Rotor Position Sensor and Its Influence to Brushless DC Motor, ICEMS2006, November 20-23, 2006, Nagasaki, Japan.   [18]马瑞卿,薛忠,罗鹰.尖峰电压发生器的单片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2000,34(2):39-40   [20]马瑞卿,任先进.一种基于TOP224Y的单片开关电源设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2):235-237,240.

与TA有关的专家
姓名:
工作职务: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水声通信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水声信号处理。 学术专长:水声通信系统与技术,水下网络技术,水声遥控技术,水声学与信道仿真,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等。
毕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毕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教授
研究方向:
信用风险控制与风险决策,系统分析、建模与评价。
毕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毕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