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王瑶
性      别: 职      称: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籍      贯: 陕西省 西安市 现 居 地: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 1972-11 工作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
邮       箱: wangyao@nwsuaf.edu.cn 联系电话:
学       历: 博士

【人物简介】

  王瑶,女,1972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1996年7月在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得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1月由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0年11月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2004.7---2005.8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感染与免疫研究所(Institute of Infection and Immunity)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7----2007.9 在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生物科学系访问。

【研究方向】

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致病机理及耐药性。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分泌系统与致病机理的研究,2010.12-201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770026):假结核耶尔森氏菌鞭毛系统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研究,2008.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570020):QS 调控生物膜形成的机制研究,2006.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0200222):MAR 对转基因表达的作用及通用MAR 的筛选,2003.1-2005.12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8CXJJ-207): (因保密原因,项目名称略),2008.1-2009.1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ABA120):QS系统调控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耐药性的影响,2004.1-2005.12

【论文著作】

  1.蔺晓丽,徐胜娟,刘应保,郭建春,王瑶*.根癌农杆菌VI型分泌系统关键组分ClpV型ATPase基因表达及活性位点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30(2):136-144(通讯作者)   2.丁莉莎,王瑶*。鞭毛介导的运动性与细菌生物膜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学报 2009,49(4)(通讯作者)   3.王瑶,戴岳,张勇,胡杨波,杨宝玉,陈士云。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降解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中国科学》C 辑:2007,37(2):234-240   4.王瑶,黄慧珍, 张勇, 杨宝玉, 陈士云。欧洲黑杨MARs的分离克隆及序列分析。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25(1):24-28   5.黄慧珍,王瑶*等。烟草MARs的分离及其功能分析。生物工程学报,2005,21(6):970-974。(通讯作者)   6.张勇,王瑶,陈士云。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9):14-19   7.黄慧珍,陈士云,吉万全,王瑶*。核基质附着区与转基因表达。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9):2-6 (通讯作者)   8.张勇,王瑶,杨宝玉,陈士云。苏云金芽孢杆菌luxS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 50:109-114   9.康振生,王瑶等。小麦品种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026-1031   10.黄国红,王瑶等。小麦品种及单基因系与叶锈菌互作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45-54

与TA有关的专家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核桃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1. 核桃嫁接技术研究 针对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摸索,研究出的“核桃接穗消毒地膜包扎报纸遮荫嫁接技术”,比传统的装土保湿和蜡封保湿嫁接方法成活率高出75%以上,且操作简单。该技术现在已成为全国核桃枝接的主要方法。该成果2009年活陕西省科技推广一等奖。 2. 核桃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我国目前核桃栽植效益普遍不高的情况,结合美国核桃园经营和现代农业的理念,提出了“核桃省力化栽培”的理念,实施 “地下机械除草,地上半壁篱修剪”的栽培管理技术技术,可使核桃园经营的成本降低70%以上,从而保证了核桃园经营的效益,为核桃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 3. 核桃“穴贮肥水”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核桃栽培的实际情况,结合早实核桃的生长特点,总结归纳出适合于陕西省丘陵、沟壑、旱原、山坡核桃园的核桃“穴贮肥水”技术,并进行了试验和推广,形成一套安全、环保、生态的旱地核桃栽培模式。被中央电视台cctv7套拍成专题片,并在2016年8月3日的“科技苑”栏目播放。
毕业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农业灾害史,农业科技史
毕业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环境微生物学、污染物微生物降解。
毕业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1、干旱胁迫下信号分子(活性氮NO,活性氧H2O2)对根系发育和功能的调节 2、膜蛋白(玉米水孔蛋白ZmPIP2) 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旱后复水下根系补偿吸水间的关系 3、细胞壁蛋白及其所介导的生长在植物响应非生物逆境中的作用 4、植物抗逆相关蛋白的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修饰及其硝化胁迫(Nitrosative stress)对干旱逆境的应答
毕业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