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文兆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籍 贯: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自然地理专业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60年11月 | 工作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邮 箱: | wzliu@ms.iswc.ac.cn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本科 |
【人物简介】
刘文兆,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2.7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7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自大学毕业起,即到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6.1被聘为项目研究员,1999年1月被聘为知识创新工程研究员,2001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站长。
【研究方向】
1995年获中科院首届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01年获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厅“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现主持及合作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5CB121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0640420061)、中日合作大气边界层观测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黄河流域水循环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黄土高原监测课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监测项目、水土保持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SW04301)等。
【论文著作】
1.Liu, W. Z., M. J. Hu, F. M. Li and X. C. Zhang. 2005.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and its relations to landform and vegetation in a small semiarid watershed in a Loess hilly area of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12(3): 326-333. 2.刘文兆,2005. 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移过程的阻容电模拟, 生态学报, 25(11):2947-2953 3.刘文兆, 李秧秧,2003. 断伤作物根系对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现状及问题, 西北植物学报, 23(8):1320-1324 4.刘文兆, 李玉山, 李生秀,2002. 作物水肥优化耦合区域的图形表达及其特征,农业工程学报, 18(6 ):1-3 5.Liu,W.Z., D.J. Hunsaker, Y.S. Li, X.Q. Xie and G.W. Wall. 2002. Interrelations of yield, evapo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from marginal analysis of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56(2 ):143-151 6.刘文兆, 苏敏, 徐宣斌, 李秧秧. 2001. 养分优化管理条件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 37-39 7.Liu,W.Z., E.deJong, L,E.Cowell and D.J.Pennock. 2000.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fertility and landform for spring wheat under rainfed environment in hummocky terrain. In: J.M. Laflen, et.al. eds.,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CRC,USA , 93-102 8.刘文兆, 梁一民, 侯喜禄, 刘国彬, 2000. 退耕还林还草 由点到面推进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 科技导报, (7):51-53 9.刘文兆, 2000. 小流域水分行为、生态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方面的若干问题, 地球科学进展,(5):541-544 10.刘文兆, 上官周平, 范兴科, 1999. 确定农田灌溉定额的三种优化目标的比较, 水利学报, (7): 65-69 11.刘文兆, 1998. 水源有限条件下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确定, 水利学报, (9): 75-80 12.刘文兆, 1998.作物生产、水分消耗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动态联系, 自然资源学报, 13(1):23-27 13.刘文兆, 李玉山. 1997,黄土塬区旱作玉米生产潜力的实验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8(2):139-142 14.刘文兆,1997. 旱地作物雨水利用效率统一性表达式的构造及其意义,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3(2):62-66 15.Liu,W.Z., and Y.S.Li, 1995. Crop yield response to water and fertilizer in loess tableland of China: a field research. Pedosphere,5(3):259-266 16.刘文兆, 李玉山, 1992. 黄土高原节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水土保持学报,6(1):1-6 17.刘文兆, 李玉山, 1990. 渭北旱塬西部春玉米产量与耗水量关系研究,中国农业气象, 11(4):14-18 18.Zhang, X. C. and W. Z. Liu . 2005. Simulating potential response of hydrology, soil erosion, and crop produc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Changwu tableland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31(3-4): 127-142. 19.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2005.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自然资源学报, 20(1): 85-91 20.柴世伟, 刘文兆, 李秧秧,2002. 伤根对玉米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13(12):17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