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
王朝辉
性      别: 职      称: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籍      贯: 陕西省 西安市 现 居 地:
毕业院校: 西北农业大学 专      业: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 1968-09 工作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邮       箱: w-zhaohui@263.net 联系电话:
学       历: 本科

【人物简介】

  王朝辉 ,1968年9月生,博士,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到1996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旱地水肥管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施肥与农作物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内容涉及土壤有机碳氮、土壤微生物体氮、土壤氨挥发损失、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淋溶、土壤供氮能力、小麦等作物生长后期的氮素转移与产量形成、蔬菜硝态氮累积、旱地水肥管理与农作物品质、新型肥料研制等。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中澳合作项目1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1项、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1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科技技术一等奖(第2完成人)1项;获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3项为第1完成人;2005年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2006年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方向】

旱地作物氮素营养和水肥管理研究。

【研究成果】

 1.“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氮素循环与氮肥合理施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级成果登记号:9612007J0420)”,国际领先水平,第2完成人,200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已公示)。   2.“蔬菜硝态氮累积机理及调控机制”项目(第二完成人),1998年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同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旱地水肥交互作用的机理、效应及应用” 项目(第六完成人),1998年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固体叶面肥的研制、生产及应用”项目(第三完成人,)1998年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多媒体教材制作与教学改革” (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多媒体教材制作”(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陕西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7.2003年获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科协颁发的陕西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个人)。   8.“植物营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第三完成人),2005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9.2005年,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   10.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科研项目】

  1.中澳合作研究项目“Agronomic biofortification and other field trials to improve yield and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food crop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2007.0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旱地覆盖栽培土壤轻质有机氮变化与供氮能力(2007.01-2009.12,编号:40671107)。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北旱作黄绵土及荒漠灌耕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2006.01-2010.12,编号:2006BAD25B09;第2主持单位与主持人)。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土壤-植物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基础和生态效应(2006.01-2008.12,编号: NCET-05-0852)。   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蔬菜对硝态氮的吸收与还原研究(2006.01-2008.12)。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土壤-植物的氮素营养与生态环境(2005.07-2008.07)。   7. 农业部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引进与中国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子课题:黄土高原区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作物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2003.10-2007.12,编号:2003-Z53)。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柄硝态氮累积差异的营养生理机制(2004.01-2006.12,编号:30370843)。   9.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旱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和调控效应(2003.01-2005.12,编号:40201028)。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菜的硝态氮临界含量和耐氨能力(2000.01-2002.12,编号:39970429)。   11. 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优化水肥耦合减少旱地土壤硝态氮残留的效应和机理(2001.01-2001.12)。   12. 陕西省星火计划项目:菜地土壤合理施肥与节水灌溉研究(1999.01-1999.12)。   13. 杨陵科技开发基金:蔬菜的控氮施肥技术研究(2000.01-2002.12,编号:2000J-01)。

【论文著作】

  SCI论文   1.2007-Zhao-Hui Wang, Sheng-Xiu Li and S. S. Malh.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and other agronomic measures on nutritional quality of crop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7 (in press).   2. 2007-SS Malhi, M Johnston, JJ Schoenau, ZH Wang and CL Vera1. Seasonal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of Canola, Mustard, and Flax on a Black Chernozem Soil in Saskatchewa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7, 30: 641–658   3.2007-SS Malhi, AM Johnston, JJ Schoenau, ZH Wang, and CL Vera Seasonal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of Pea and Lentil on a Black Chernozem Soil in Saskatchewa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7,30:721–737.   4. 2006-SS Malhi, R Lemke, Z H Wang, and Baldev S Chhabra. Tillage, nitrogen and crop residue effects on crop yield, nutrient uptake, soil qual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06, 90: 171–183.   5. 2006-Malhi S S, Johnston A M, Schoenau J J, Wang Z H and Vera C L. Seasonal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of wheat, barley and oat on a Black Chernozem soil in Saskatchewan. Can. J. Plant Sci. 2006, 86: 1005–1014.   6. 2005-Zhaohui Wang, Shengxiu Li, Cecil L. Vera and Sukhdev S. Malhi. Effects of water deficit 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n winter wheat growth,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nutrient uptake, and mineral N residue in soil . Com. Soil Sci. Plant Ana. 2005,36(11/12): 1405-1419   7. 2005-Malhi S S, Wang Z H, Schnitzer M, Monreal C M and Harapiak J 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quality of organic matter in a grassland soil.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5, 73:191–199   8. 2004-Zhao-Hui Wang, Xue-Jun Liu, Xiao-Tang Ju, Fu-Suo Zhang and S. S. Malhi.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from surface-broadcast urea: comparison of vented and closed chamber methods and loss in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in north china plain. Com. Soil Sci. Plant Ana. 2004,35(19/20):2917-2939   9. 2004-Wang Zhaohui and Li Shengxiu. Effects of N and P fertiliza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vegetables. J. Plant Nutrition. 2004,27(3): 539-556   10.2004-Vera C L, Malhi S S, Raney J P and Wang Z H. The effect of N and P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seed yield and quality of industrial hemp in the Parkland region of Saskatchewan. Can. J. Plant Sci. 2004, 84: 939–947.   11.2004-Bao-Ming Chen, Zhao-Hui Wang, Sheng-Xiu Li, Gen-Xuan Wang, Hai-Xing Song, Xi-Na Wang. Effects of nitrate supply on plant growth, nitrate accumulation, metabolic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three leafy vegetables. Plant Science, 2004(167): 635–643.   12.2003-Wang Zhao-Hui and Li Sheng-Xiu. Effects of N forms and rates on vegetable growth and nitrate accumulation. Pedosphere. 2003, 13(4):309-316   国内论文   13.2007-刘忠, 王朝辉, 李生秀. 菠菜叶片硝态氮还原对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2): 313-317。   14.2007-李华, 王朝辉, 王西娜, 李生秀.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1): 369-374。   15.2007-王西娜, 王朝辉, 李生秀. 施氮量对夏季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动态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7, 27(1): 197-204。   16.2005-高亚军, 李生秀, 李世清, 田霄鸿, 王朝辉, 郑险峰, 杜建军. 农田秸秆覆盖对小麦水氮效应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8(16): 1450-1454。   17.2006-高亚军, 李生秀, 田霄鸿, 李世清, 王朝辉, 杜建军. 不同供肥条件下水分分配对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 3(32): 415-422。   18.高亚军, 李生秀, 李世清, 田霄鸿, 王朝辉, 郑险峰, 杜建军. 施肥与灌水对硝态氮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6(19): 61-64。   19.王朝辉, 李生秀, 王西娜, 苏涛. 旱地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及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 2006, 38(6): 676-681。   20.宰松梅, 王朝辉, 庞鸿宾. 污水灌溉的现状与展望. 土壤, 2006, 38(6): 805-813黄彩变, 王朝辉, 李生秀. 植物液泡硝态氮累积的营养和生理学意义. 土壤, 2006, 38(6): 820-824。   21.刘忠, 王朝辉, 李生秀. 硝态氮难以在菠菜叶柄中还原的原因初探.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11): 2294-2299。   22.熊汉琴, 王朝辉, 宰松梅. 保护地土壤质量障碍因素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26(3): 136-140。   23.王海华, 魏永胜, 王朝辉. 菠菜叶肉及叶柄中硝态氮累积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2): 1-4。   24.王西娜, 王朝辉, 李生秀. 种植玉米与休闲对土壤水分和矿质态氮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6):1179-1185。   王西娜, 王朝辉, 李生秀.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的氮素平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6): 759-764   25.陈宝明, 王朝辉, 王西娜, 李生秀. 叶菜类蔬菜不同部位的硝态氮累积对氮肥的响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4): 657-660(缺失电子版)。   26.苏涛, 司美茹, 王朝辉. 李生秀土壤矿质氮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24(6):1238-1242。   27.Zhaohui Wang, Tao Su, Shengxiu Li. Dynamics of mineral N residual in dryland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during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Growing Seasons. In Li CJ, Zhang FS, Hinsinger P, Lambers H, Li XL, Marschner P, Maene L, McGrath S, Oenema O, Peng SB, Rengel Z, Shen QR, Welch R, Von Wiren N, Yan XL, Zhu YG (Eds). Plant Nutrition for Food Security,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XV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Colloquium. September 14-19, 2005, Bei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096-1097。   28.Zhaohui Wang, Zhong Liu, Shengxiu Li. Difference of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petiole of spinach cultivars and its nutri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basis. In Li CJ, Zhang FS, Hinsinger P, Lambers H, Li XL, Marschner P, Maene L, McGrath S, Oenema O, Peng SB, Rengel Z, Shen QR, Welch R, Von Wiren N, Yan XL, Zhu YG (Eds). Plant Nutrition for Food Security,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XV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Colloquium. September 14-19, 2005, Bei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50-251。   29.王朝辉, 王兵, 李生秀. 缺水与补水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残留氮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 (8):1339-1343。   30.王朝辉, 刘忠, 王西娜, 李生秀. 植物硝态氮累积的营养生理基础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4,17(Suppl.): 209-215。   31.Wang Zhao-hui, Li Sheng-xiu. NH3 Volatilization from Aboveground Plants of Winter Wheat During Late Growing Stag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 2(4): 384-393。   32.王朝辉, 李生秀. 不同生育期缺水和补充灌水对冬小麦氮磷钾吸收及分配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3):265-270。   33.王朝辉, 宗志强, 李生秀. 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主要养分累积的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9): 1091-1094。   34.王朝辉, 宗志强, 李生秀.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 环境科学, 2002, 23(3): 79-83。   35.王朝辉, 刘学军, 巨晓棠, 张福锁.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2): 205-209。   36.王朝辉, 刘学军, 巨晓棠, 张福锁.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生态学报, 2002, 22(3):359-365。   37.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冬小麦生长后期地上部分氮素的氨挥发损失. 作物学报, 2001, 27(1): 1-6。   38.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叶类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成因研究. 生态学报, 2001, 21(7):1136-1141。   39.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植物地上部分的氨挥发及其测定. 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编: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北京, 2001, 248-256。   40.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硝态氮累积对蔬菜水分、有机氮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学报), 2000,20(6):481-485。   41.王朝辉, 田霄鸿, 魏永胜, 李生秀等.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其营养调控. 见李晓林, 张福锁, 米国华主编《平衡施肥与可持续优质蔬菜生产》,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115-128。   42.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氮素形态对蔬菜生长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见李生秀主编《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23-227。   43.王朝辉, 李世清, 李生秀, 李小涵. 土壤微生物体氮的研究及存在问题.见邵明安主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93-300.   44.王朝辉, 岳宝蓉. 水溶性阳离子在工程黄土中的扩散特性. 水土保持通报, 1998:18(2):9-13.   45.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不同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4(1):22-28.   46.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陈妍. 两种蔬菜对硝态氮的累积和还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6(2):12-16.   47.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赵向科. 蔬菜与小麦硝态氮累积的差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16(3):25-30.   48.王朝辉, 田霄鸿, 李生秀. 土壤水分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5(6):15-20.   49.王朝辉, 李生秀, 田霄鸿. 磷肥影响蔬菜硝态氮累积的机理. 谢建昌, 陈际型主编《菜园土壤肥力与蔬菜合理施肥》,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7, 217-222.   50.王朝辉, 李生秀. 蔬菜不同器官的硝态氮与水分、全氮、全磷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2(2): 144-152.   51.王朝辉, 李生秀. 几种测定土壤生物体氮方法的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1995, 4:146-150.   52.王西娜, 王朝辉, 陈宝明, 李生秀. 不同品种菠菜叶柄和叶片的硝态氮含量与植株生长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5): 675-681.   53.王西娜, 王朝辉, 陈宝明, 李生秀. 硝态氮累积与菠菜有机氮形成及磷、钾吸收的关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3): 420-425.   54.苏涛, 王朝辉, 李生秀.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及其生态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3(2): 411-414.   55.刘忠, 王朝辉, 陈宝明, 李生秀. 菠菜叶片中硝态氮还原与叶柄中硝态氮累积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40(3): 281-284.   56.李菊梅, 王朝辉, 李生秀. 有机质、全氮和可矿化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意义. 土壤学报. 2003, 40(2): 232-238.   57.陈宝明, 王朝辉, 李生秀. 菠菜叶片中硝态氮代谢库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 38(2):124-126.   58.Shengxiu Li and Zhaohui Wang. Farming system for conservation of soil and water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Soil and Environ. 2002, 5(2): 83-104.   59.Shengxiu Li, Zhaohui Wang, Jianbin Zhou. Improvement of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by different techniques on dryland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Dahlia Greidinger Symposium, 2001, 2: 516-518   60.赵护兵, 王朝辉, 李生秀. 菠菜不同器官硝态氮与钾素的含量及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1, 29(4): 43-46..   61.田霄鸿, 王朝辉, 李生秀.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7 (2 ):6-10.   62.田霄鸿, 王朝辉, 李生秀. 氮钾锰硼的供应水平对莴笋植株累积矿质元素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17 (2):53-58.   63.李世清, 王朝辉, 高亚军等. 从连续三料作物评价旱地水肥效应.见邵明安主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45-350.   64.田霄鸿, 王朝辉, 李生秀. 水培条件下几种矿质元素对莴笋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见李生秀主编《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28-234.   65.周春菊, 王朝辉, 王林权. 几种蔬菜作物叶片光合性能比较. 蔬菜, 1997, (3):28-29.   66.杜建军, 王朝辉, 田霄鸿等. 氮素营养对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光合效应的影响. 见汪德水主编《旱地农田肥水关系原理与调控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145-149.   67.杜建军, 王朝辉, 田霄鸿等. 施肥对作物吸取、转运、利用土壤水分的影响. 见汪德水主编《旱地农田肥水关系原理与调控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182-186.   68.李生秀, 王朝辉. 石灰性土壤铵态氮的挥发损失:Ⅲ.两种测定土壤氨挥发方法的比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11(增):135-140.   69.田霄鸿, 李生秀, 王朝辉, 尹向涛, 陈世祥. 莴笋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3): 377-382.   70.田霄鸿, 李生秀, 王朝辉. 冬小麦等4种作物对铵、硝态氮的吸收能力.西北植物学报, 2000, 20 (1):29-37.   71.杜建军, 田霄鸿, 王朝辉等. 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以及以肥促根的效应. 见汪德水主编《旱地农田肥水关系原理与调控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106-110.   72.巨晓棠, 刘学军, 邹国元, 王朝辉, 张福锁.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12):1493-1499.   73.李生秀, 李宗让, 田霄鸿, 王朝辉. 植物地上部分氮素的挥发损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1(2):18-25.   74.杜建军, 李生秀, 高亚军, 李世清, 王朝辉, 田霄鸿. 氮肥对冬小麦抗旱适应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7 (5):1-5.   75.Li Shengxiu, Li Shiqing, Gao Yajun, Du Jianjun, Wang Xiqing, Tian Xiaohong and Wang Zhauhui.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raising dryl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Farming Systems for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west China. Xian, Beijing, Guangzhou, Shanghai: World Book Press. 1997, 235-248. (In English).   76.Li Shengxiu and Wang Zhaihui.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plants and its relation to crop yields. Proceedings of Third International Nitrogen Conference Contributed Papers. Oct. 12-16 2004, Nan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and Science Press USA Inc. 220-225.   77.S. S. Malhi, J. T. Harapiak, N. A. Flore, and Z. H. Wang. Potential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Forage Yield South-Central Alberta. Atmospheric N Deposition and Its Eco-environment Consequences. Third International Nitrogen Conference Contributed Papers. Oct. 12-16 2004, Nan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and Science Press USA Inc.679-682.   78.S S Malhi, M Nyborg, E Solberg, Z H Wang, and B Heriquez. Long-term N and S fertilization and one time liming effects on dry matter yield of gras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a Dark Gray Chernozem in North-central Saskatchewan. Third International Nitrogen Conference Contributed Papers. Oct. 12-16 2004, Nan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and Science Press USA Inc.319-328.   79.S S Malhi1, Z H Wang, C.M. Monreal and J T Harapiak.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mproves quality of organic matter in a Grassland Soil. Programme and Abstracts: Third International Nitrogen Conference Contributed Papers. Oct. 12-16 2004, Nanjing, China. 217-218.   80.S S Malhi, M Nyborg, E Solberg, Z H Wang, and B Heriquez. Long-term N and S fertilization and one time liming effects on dry matter yield of gras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a Dark Gray Chernozem in North-central Saskatchewan: Third International Nitrogen Conference Contributed Papers. Oct. 12-16 2004, Nan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and Science Press USA Inc.319-328.   已投出论文   81.苏涛, 王朝辉, 宰松梅, 李生秀. 休闲与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季节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已接受)。   82.李小涵, 王朝辉, 郝明德, 李生秀. 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因素与调控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已接受)。   83.王荣辉 , 王朝辉, 李生秀, 王西娜, 李华. 过量施磷引起冬小麦产量降低的原因分析.(已投中国农业科学)。   84.李华,王朝辉,李生秀. 地表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素累积、转移的影响. (已投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85.李小涵, 王朝辉, 郝明德, 李生秀, 王丽. 黄土高原旱地不同种植体系对土壤轻质氮的影响. (已投中国农业科学)。   86.郎文培, 艾绍英, 王朝辉, 姚建武, 李盟军, 孙自航. 钾肥种类及用量对生菜生长和品质效应的影响研究(已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著作与教材   1.Li Shengxiu, Wang Zhaohui. Dryland Agriculture in Eastern Asia (In Peterson GA, Unger PW, Payne WA Eds. Dryland Agriculture-Agronomy Monograph No. 23, 2nd Edi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 Inc.,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Inc. and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Inc., 2006, Madison, Wisconsin, USA. 671-722   2.《中国北方的旱地农业》, 撰写“旱地作物的生产潜力”一章,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化肥与无公害农业》, 撰写“土壤和植物中的铵、硝态氮”一章,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北方菜田科学施肥技术》 (第3作者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5.《环境土壤学》 (编委 ).北京: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6.同延安, 王朝辉, 张树兰, 赵营. 陕西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陈新平, 张福锁主编.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49-303.

与TA有关的专家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与农产品贸易理论与政策
毕业学院:
西北农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实验师
研究方向:
园艺产品采后生理。
毕业学院:
西北农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农业市场与政策、农业保险、金融理论和农村金融。
毕业学院:
西北农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水土保持工程、水工建筑物、环境岩土工程。
毕业学院:
西北农业大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