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杨更社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陕西省 西安市 | 现 居 地: | 陕西省 咸阳市 |
毕业院校: | 西安理工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62 | 工作单位: |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博士 |
【人物简介】
杨更社,博士后,教授。校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生于1962年,汉族,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1987年7月获西安矿业学院矿山建设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10月获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在日本鸟取大学土木学科进修,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在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87年7月留校任教。1998年9月任西安科技学院建工系副主任。2000年9月任西安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2003年6月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
【研究方向】
岩土力学
【研究成果】
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冻土力学的损伤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岩土力学与工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岩体损伤力学特性的计算机层析识别(CT识别)技术研究。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煤炭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基金等数十项科研项目。在国内最早将CT识别技术应用于岩土的损伤力学特性研究中,并将岩石的损伤变量同损伤CT数联系起来,对岩体细观损伤力学特性及不同应力状态和不同工程环境条件下的细观损伤扩展力学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探索了岩体细观损伤扩展机理、演化特征及细观结构的变化,建立了岩体细观损伤扩展规律及损伤本构关系,使岩石细观损伤力学从定性向定量技术发展。近两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的资助下,以寒区岩体为对象,研究其在温度梯度下的水热迁移特性;对冻融过程中的水热迁移及其耦合规律进行了数值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其中有21篇被EI、ISTP收录。 曾获“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 和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 等荣誉奖励及称号。
【科研项目】
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煤炭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基金等数十项科研项目。
【论文著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其中有21篇被EI、ISTP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