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池阳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籍 贯: | 陕西西安 | 现 居 地: | 陕西临潼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53年4月27日 | 工作单位: | 西北大学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硕士 |
【人物简介】
刘池阳:教授,笔名刘池洋,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遴选为首批陕西省“科技新星”;1996年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7年遴选为首批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4年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遴选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7年评选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005年评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西北大学“能源盆地油气地质”创新团队带头人。2006年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009年授予第二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3年11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首席科学家。 刘池阳教授现任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盆地分析学组组长、陕西省石油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大陆动力学(西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Petroleum Science》、《石油地质与工程》、《断块油气田》、《海相油气地质》、《西北地质》、《新疆石油地质》和《特种油气藏》等学术期刊编委。 刘池阳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六五”-“十一五”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中国油气三大股份公司重点、攻关科研项目30余项;主办改造型盆地油气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青藏高原沉积盆地和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等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对我国20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和沉积盆地亲自进行过多种内容的专门研究,并对国外不同类型典型含油气盆地,如特提斯构造域数十个重要盆地、苏丹MUGLAD盆地和中非及大西洋诸离散型盆地、美国洛杉叽等走滑盆地做过较系统地研究,并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赋存条件、成藏特点、分布规律和其形成环境;成功地组织了3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油气远景评价》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讲授课程 刘池阳教授先后讲授《油气勘探》、《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本科生)、《沉积盆地分析》、《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生)等课程,培养的博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70多名先后毕业,指导的博士后4人已出站,他们已成为油气、地质、高校等行业的业务骨干。 已(合作)出版专著6部、译著2部,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54篇。已获教育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
【研究方向】
含油气盆地研究
【研究成果】
创新成果 主要在以下领域取得了较系统的创新成果:(1)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成藏(矿)系统、(2)后期改造与原始盆地恢复、(3) 改造盆地研究及其油气勘探、评价理论和方法、(4)油气成藏机理和赋存规律、(5)多种能源(油气、煤和铀)共存富集和成藏(矿)机理、(6)世界和主要产油国油气发展趋势与能源接替等。
【科研项目】
近年来,他主持国家“973”项目研究工作,致力于沉积盆地内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内在联系、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动力学环境等科学前沿探索;对我国北方和中东亚能源盆地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和总结;新近又提出沉积盆地内有机和无机、能源与非能源、金属及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共存于一盆,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成藏(矿)特点和环境,进而提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并初步构建其理论框架。
【论文著作】
1. 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点。刘池洋等.中国工程院,环太平洋能源和矿产资源理事会,中国石油学会.21世纪中国暨国际油气勘探.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57-60. 2. 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 刘池洋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4):307-314 3. 地质学,即古地质学--三十年学习、科研生涯之回顾与思考 刘池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6):587-592 4. 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区构造格局与演化。刘池洋等.中国科学(D辑),2001 ,31(增刊):14-19 5.改造盆地研究与油气评价的思路。 刘池洋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