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于在平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
籍 贯: | 陕西省 西安市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西北大学地质学院 | |
邮 箱: | yuzaipin@geo-nwu.cn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硕士 |
【人物简介】
于在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变形、大陆造山带构造演化、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及多媒体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秦岭缝合带沉积岩系时代与构造环境”,项目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秦岭造山带内主要断裂边界地质体的综合研究”,课题负责 3.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德国Volkswagen基金会联合资助项目”中德关于中国华北地块南缘和秦岭造山带若干关键问题的合作研究”,专题负责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板块结合期间板缘流体地质作用”,课题负责 5.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英国皇家学会联合资助项目”秦岭板块主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合作研究”,专题负责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巴山弧型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课题负责 7.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资助项目”中德关于秦岭流体地质学及其构造演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专题负责 8.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973)专题”小秦岭中生代构造体制与成矿关系”,专题负责 9.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形成演化与大陆动力学研究” 10.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项目”东亚前侏罗纪构造演化”、”冈瓦那的裂解与亚洲的增生”以及其它研究项目多项
【论文著作】
1.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suture zone, eastern Qinling, China, J. SE. Asi. Earth Sci. 11(3):237-242, 1995, 第一作者 2.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oping Sedimentary Assemblage in the East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 Vol.39 Supp. 69-79, 1996, 第一作者 3.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hangdan metamorphic sandston; Shangdan suture zon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Z. Geol. Wiss, 26 (1/2) : 221-240, 1998, 第一作者 4.秦岭造山作用:多种造山作用和不同造山类型的复合, 第2届全球华人地质大会(斯坦福大学)文集, 2000, 第一作者 5.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地质学基地建设, 高等理科教育, 2004, 第一作者 6.Atlas of orogenic process and three demension lithospheric framwork of Qinling orogenic belt, 科学出版社, 1996, 编委之一 7.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多媒体电子教材,第一作者 8.构造地质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多媒体电子教材,第一作者 9.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多媒体电子教材,第二作者 10.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 科学出版社, 2001, 执笔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