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郭俊华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副教授 |
籍 贯: | 陕西省 西安市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经济学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1966-08 | 工作单位: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本科 |
【人物简介】
教育背景 1986—1990年? 西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9—2002年?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2—2005年?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所授课程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前沿、管理经济学 社会职务 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秘书长、西北大学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员研究员
【研究方向】
发展经济学。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1 、主持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西安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05M208) 2 、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06D002Z) 3 、主持西安市社科基金“西安四区二基地城乡统筹模式研究”(09J26) 4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4 参与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5 、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基金:“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山西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07JK137) 6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06XJ1014) 7 、参与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的制度分析”(01JC79005) 8 、参与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二元经济的特性及其转化思路研究”(05D001Z) 9 、参与省教育厅专项基金:“人力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研究”(03JK021) 10 、参与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研究:园—带—区辐射模式”(2000G03)
【论文著作】
1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及实现途径》,《中国软科学》2004,(1)2、《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模式选择》,《西北大学学报》,2003,(3) 3 、《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06-08 4 、《二元工业化: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特殊性及实现对策》,《西北大学学报》,2004,(6) 5 、《特色经济的理论依据、内容与对策》,《经济纵横》,2004,(9) 6 、《西部大开发要处理好的十个关系》,《经济管理》,2002,(3) 7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当代经济研究》,2001,(4) 8 、《农村工业化: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重点及路径选择》,《西北大学学报》, 2005,(6) 9 、《以政府职能的转变导引和谐社会形成》,《兰州大学学报》,2006,(5) 10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商业时代》,2007,(4) 11 、《东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和思考》,《西北大学学报》2007,(3) 12 、《新型工业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人文杂志》,2007,(4) 13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7,(4) 14 、《休闲产业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连接点》,《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5-26 15 、《后改革时代的特征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10,(2) 16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对策-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人文地理》2009,(6) 17 、《转型时期企业家创新精神及其培育机制》,《兰州大学学报》,2009,(6) 18 、《新中国60年来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西北大学学报》,2009,(6) 19 、《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劣势分析及路径选择》,《生产力研究》,2005,(11) 20 、《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性》,《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3) 21 、《经济转型时期行业协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时代》,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