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郝克刚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籍 贯: | 陕西西安 | 现 居 地: |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专 业: | |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西北大学 | |
邮 箱: | 联系电话: | ||
学 历: | 其他 |
【人物简介】
郝克刚,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8月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1981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1984年回国。1986年5月晋升为教授。1989.10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10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1984任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室(后改为研究所)负责人,1984-1989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1989-1991西北大学副校长,1991-1995 西北大学校长.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1995-2000),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学组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 Prtri 网专委会委员(1987-至今),2007年选为资深委员。曾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2-1990)和计算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0- 2000)。曾任 “计算机学报” (1991-2009 )和“软件学报” (1990-2001)的编委。曾被聘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国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2009)。2002年当选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曾担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1987- 2007),2007年被选为软件专委会名誉主任。曾任西安计算机学会理事长。2009年担任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的筹建人。 教学情况: 1979-至今指导硕士生已经毕业约90名, 1995-至今指导博士生已经毕业15名。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1. "设计结构编辑系统DSE"。 国家科委新技术局下达的中美合作软件工程环境开发项目。1984.7-1986.12。1987年3月28日通过由国家科委委托陕西省科委主持的鉴定。1989年2月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图形核心系统GKS"。国家科委新技术局下达的中美合作软件工程环境开发项目。1984.7-1986.12。1987年3月28日通过由国家科委委托陕西省科委主持的鉴定。1989年5月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12月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3. "计算机软件说明与设计的技术、理论、工具和环境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5-1987。 4. "用于围棋研究的计算机软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63048)。1986-1988。 5. "石油微机应用软件汇编及解释、油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1986-1989。1988年通过中原油田主持的鉴定。1989年10月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6. "建立软件概念模型与支持环境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173338)。1992.1-1994.12。 7. "一种半形式化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国家863计划CIMS 主题研究课题(863-511-01-0122)。1996年3月31日通过863专家组课题验收。 8. "基于Petri网的面向对象模型及其开发方法的研究"。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研究课题(863-306-05-07)。 9. "面向对象的设计环境"。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2.1-1994.12。 10.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工具OMTTOOL"。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开发环境的标准化和实用化"的子专题(85-712-1-2-26)。1995年11月21日通过陕西省科委主持的鉴定。1997年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1. "多媒体构件技术研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7-2000。2000年通过课题组验收。 12. "基于XYZ系统的宇宙飞船实时控制系统的逐步求精过程的描述和验证"。 国家863项目。1999-2000。(863-306-ZT02-04-01)。2001年通过项目结题验收。
【科研项目】
【论文著作】
1. 郝克刚: "可构造实数论中若干谓词在Kleen分层下所属的类型"。1963年在全国第三次计算机会议(西安)上宣读。《数学学报》1964年第四期。 2. 郝克刚: "论有穷自动机的功能"。1965年在全国第四次计算机会议(哈尔滨)上宣读。 3. 郝克刚: "NP完全问题及有关理论研究",《计算机科学》,1980 年 第1期。 4. 郝克刚: "GP文法与匹配优先算法",《计算机学报》, 1981年 第1期。 5. Kegang Hao, Raymond T. Yeh: Detection of Inherent Deadlocks In Distributed Program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1982. 6. 郝克刚,叶祖尧:"分布式程序中固有死锁的检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6-16。 7. Kegang Hao, Raymond T. Yeh: An Axiomatic Proof System for CSP, "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June, 1983. 8. 唐稚松,郝克刚,李友仁主编:"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工具与环境",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5 9. 郝克刚: "Petri 网与结构的 Petri 网",《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5年 第6期。 10. 郝克刚: "软件分析与设计的支持环境",《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6年 第7期。 11. Kegang Hao, A Software Analysis and Design Support Environment-DS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1986。 12. 郝克刚,杨康善 编译:"图形核心系统GKS",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6。 13. 郝克刚,李新:"一个实用的软件分析与设计支持环境DSE"。 《计算机工程》, 1988年 第5期,在第三届全国软件工程会(1987)上宣读。 14. Kegang Hao, Ming Gu: "Object Management System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在中日第二届软件研讨会(杭州)1987上宣读。 15. 郝克刚: "逐步过渡的软件开发(STD)及相应的支持环境", 《计算机科学》, 1988年 第2期, 在第三届全国软件工程会(1987)上宣读。 16. 郝克刚,段振华:"多出口 Petri 网与 Petri 网的等价性", 《计算机学报》, 1989年 第5期, 在全国第一次Petri 网学术会(1987)上宣读。 17. Kegang Hao: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ware Design Support Environment",Proceedings of Software Symposium '89, Japan, 1989.6. 18. 郝克刚,王斌君,郑建喜:"计算机辅助围棋研究系统",1989年10月20日在"全国体育领域计算机应用学术会"上宣读"。 19. 郝克刚,李新,段振华:"软件开发的分层结构设计方法 (HSD)",《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1990年 第3期,在全国微机学会软件工程会议 (1987) 上宣读。 20. 郝克刚,段振华:"回溯自动机与多步回溯自动机的关系",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0年 第4期。 21. 郝克刚,段振华:"回溯自动机的两个基本定理",《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 第1期。 22. 郝克刚,段振华,李新:"论回溯自动机",《计算机学报》,1990年 第5期, 在全国第三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学术会(1987)上宣 读。 23. Kegang Hao, Xiangron Shi, Bin Yu, Guangjun Qiao: "OMS and Its Feutures for Supporting Yourdon De.Marco Approach",在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ftware Environment (1990, Xian)上 宣读。 24. 郝克刚,张 慧,侯 红:"Petri 网工具(GPNT)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学报》, 1991年 第3期。 25. 郝克刚,葛 玮, 江 富春:"从古代东西方两种数学思想体系看当代软件开发方法中的两派之争",《西北大学学报》1992 年第1期,在90国际软件研讨会(西安)上宣读。 26. 郝克刚:"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的对象社会和复杂对象", 在"91国际软件工程研讨会(北京)" 上宣读。 27. 郝克刚等:"软件设计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28. 郝克刚:"面向对象模型与软件系统论",《西北大学学报》1993 年第5期, 在92国际软件工程研讨会(乌鲁木齐)上宣读。 29. 郝克刚,葛玮:"关于高级网系统的等价及谱系的研究",《计算机学报》,1993 年第7期, 在全国第三届 Petri 网学术会 (1991)上宣读。 30. Hao Kegang, Ge Wei, Huang Qingfeng: "Open Nets, A Modeling Language for Interactive Concurrent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Software Technology, 1996 31. 郝克刚:"开放网-交互式并行系统的模型",西北大学计算机科 学系软件工 程研究所技 术报告 1996。3。《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5。 32. 郝克刚:"软件概念模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9, 25。 33. 岳晓丽,杨 斌,郝克刚."信牌驱动式工作流计算模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0,(37) 12: 1513-1519 34. 郝克刚,王斌君。.非确定Petri网。《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3(24))。 35. 郝克刚,王斌君。 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与Petri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21) p26~26)。 36. 郝克刚,王斌君,安 贵。 WPDL中的JOIN语义问题和分区解决方案。《计算机科学》(2003。7(30))。 37. Kegang Hao:Two Formal Models of Interactive Machin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n Workshop on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Xi'an, China, November, 2004; 38. 郝克刚 丁剑洁 层次结构的Petri 网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8,2(2) 39. 郭小群 郝克刚 Petri网和Pi演算模型的表达能力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信》 第5卷第10期,2009年10月 40. 郝克刚、郭小群 pi 演算对图灵机的表达。《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年31卷10期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