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怡
靳小怡
性      别: 职      称: 教育,高等学校教师,教授
籍      贯: 陕西西安 现 居 地:
毕业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专      业:
查看更多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 1971-05-02 工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邮       箱: xiaoyijin@mail.xjtu.edu.cn 联系电话:
学       历: 博士

【人物简介】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分别于1996、1999和2003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0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Morrison人口与资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Santa Fe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2014年4-10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 2006年12月至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专业委员会会员  2007年12月至今,中国人口学会理事。  2010年9月至今,陕西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  2010年9月至今,陕西省第三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07年6月至今,西安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转型期弱势群体保护与发展的公共政策、农村婚姻家庭变迁,农村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性别歧视与社会稳定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等。

【研究成果】

奖励 1. 2006年12月,“中国农村招赘婚姻及其影响的系统研究——基于三个县的比较分析”,获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奖二等奖; 2. 2007年1月,《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第四届中国优秀人口科学研究奖,专著类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3. 2008年3月,陕西省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 4. 2010年7月, “Marriage Form and Son Preference in Rural China: An Investigation in Three Counties.”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第五届中国优秀人口科学研究奖,论文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5. 2010年7月,《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第五届中国优秀人口科学研究奖,专著类优秀奖,第四完成人 6. 2010年.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工作者 7. 2010年. 《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2009年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8. 2011年11月, “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9. 2012年6月,“靳小怡、任峰、悦中山. 2008. 农民工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人口研究(5):67-78”获得中宣部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美术摄影类)二等奖 10. 2013年9月,“靳小怡、李成华、李艳. 2011. 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与婚姻质量——对X市和全国百村调查的分析. 青年研究(6):1-10”,获得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11. 2014年8月,“Xiaoyi Jin, Lige Liu, Yan Li, Marcus W. Feldman, Shuzhuo Li, “’Bare Branches’ and the Marriage Market in Rural China: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a Village Survey”,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6, no. 1, Fall 2013, pp. 83–104.” ,国家卫生与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第六届中国优秀人口科学研究奖,论文类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项目】

主持课题 1. 2013-2016,“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可持续生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44),首席专家,80万元 2. 2009-2011,“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课题(08&ZD048),经费50万元,子课题“性别结构失衡下不同个人与社区的脆弱性、失范与安全研究” 负责人。 3. 2003年至2005年,“子女外出打工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影响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金号:2003033510,经费1万元。 4. 2005-2006,“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研究”,深圳市委市政府项目,经费25万元,两主持人之一。 5. 2005-2007,“农村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再构建及其对婚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金号:05CRK002,经费6万元。 6. 2007年至2010年,“中国女性缺失与社会稳定:对国际安全的意义”,斯坦福大学“校长国际研究创新基金”,与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生物学系、历史学系和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合作项目,经费30万美元,两主持人之一。 7. 2007年至2008年,“农村大龄男性的性问题研究”,法国国立人口研究中心,经费7500欧元,两主持人之一。 8. 2007-2011,“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小团体结构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668),经费20万元。 9. 2008-2013,“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合影响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经费2万元。 10. 2009-2012,“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融合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RK009),经费10万元。 11. 2010-2012,“农民工社会网络小集团现象及社会后果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121093),经费1.4万美金。 12. 2011-2013,“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公共安全问题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新兴前沿项目(sk2011031),经费4万 13. 2012-2016,“流动人口对区域社会系统影响的评估和预警技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流动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估及决策支持集成平台示范应用”子课题2012BAI32B07-02,经费35万 14. 2013-2014,“深圳市坪山新区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深圳市坪山新区政府,19.5万

【论文著作】

论著 1. 靳小怡, 李树茁, 朱楚珠. 2002. 农村不同婚姻形式下家庭财富代际转移模式的初步分析. 人口与经济, (1): 18-24 2. 靳小怡. 2002. 中国社会转型期养老危机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 116-118 3. 靳小怡, 李树茁. 2001. 中国社会转型期老年人生活状况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 61-65 4. 李树茁, 靳小怡, 费尔德曼. 2001. 中国农村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6): 16-22 5. 李树茁, 靳小怡, 费尔德曼. 2002. 中国农村子女的婚姻形式和个人因素对分家的影响研究. 社会学研究 (4): 102-116 6. 李树茁, 费尔德曼, 靳小怡. 2003. 儿子与女儿: 中国农村的婚姻形式和老年支持. 人口研究 (1): 67-75 7. 靳小怡, 李树茁. 2003. 中国农村社区招赘婚姻研究. 人口与经济(1):45-49 8. 靳小怡, 李树茁, Marcus Feldman. 2004. 婚姻形式与生育水平: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人口与经济(5):54-59 9. 靳小怡, 李树茁, Marcus Feldman. 2004.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人口研究(5):55-63 10. 靳小怡, 彭希哲, 李树茁, 郭有德, 杨绪松. 2005. 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对农村流动妇女初婚的影响:来自上海浦东的调查发现. 人口与经济(5):53-58 11. 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2006. 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及其人口与社会影响:来自三个县的调查发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5):51-64. 12. 杨绪松, 靳小怡, 肖群鹰, 白萌. 2006. 农民工社会支持与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政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中国软科学(12):18-26 13. 李树茁,伍海霞,靳小怡,费尔德曼. 2006. 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性别偏好:基于深圳调查的研究. 人口研究(6):5-14 14. 李树茁、杨绪松、靳小怡、费尔德曼、杜海峰. 2006. 中国乡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复杂性特征分析. 市场与人口分析(5): 13-22. 15.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 2006. 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其职业阶层与收入的影响: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当代经济科学(6):25-33 16. 李树茁、杨绪松、悦中山、靳小怡. 2007. 中国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67-76 17. 张烨霞、靳小怡、费尔德曼. 2007. 中国城乡迁移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3):31-40 18. 靳小怡、任锋、悦中山. 2008. 农民工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人口研究(5):67-78. 19. 韦艳,靳小怡,李树茁. 2008.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基于YC县访谈的发现. 人口与发展(5):2-12 20. 靳小怡、任锋、任义科、悦中山. 2009.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 人口学刊(4):23-33 21. 刘利鸽 靳小怡 姜全保 李树茁. 2009.明清时期男性失婚问题及其治理. 浙江社会科学(12):78-82 22. 靳小怡 刘利鸽. 2009.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与行为失范的识别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6):41-50 23. 靳小怡、郭秋菊、刘利鸽、李树茁. 2010. 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 青年研究(5):21-30;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C5《人口学》2011(1)转载 24. 刘利鸽、靳小怡. 2011. 社会网络视角下中国农村成年男性初婚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学刊(2):21-30 25. 郭秋菊、靳小怡. 2011.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H县的调查分析. 人口与发展(1):38-44 26. 李成华、张文才、靳小怡. 2011.金融危机背景下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发展意愿的影响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 8-13 27. 靳小怡, 李成华, 杜海峰, 杜巍. 201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 农民工生计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3): 103-109 28. 靳小怡、郭秋菊. 2011.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代际经济支持研究. 西北人口(4):38-42. 29. 靳小怡、李成华、李艳. 2011. 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与婚姻质量——对X市和全国百村调查的分析. 青年研究(6):1-1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3):137-138转载 30.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2011.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 社会(6):130-152 31. 刘利鸽、靳小怡. 2012. 中国农村未婚男性的婚姻策略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 63-68 32. 吴彩霞,李艳,靳小怡. 201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研究——基于借贷网络的视角. 人口与经济(1): 71-77 33. 李成华、靳小怡. 2012. 夫妻相对资源和夫妻情感关系对农民工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基于性别视角的分析. 社会(1):153-173 34. 靳小怡、郭秋菊、刘蔚. 2012. 性别失衡下的中国农村养老及其政策启示. 公共管理学报(3):73-83 35. 靳小怡、谢娅婷、郭秋菊、李艳. 2012. “光棍”聚集与社区公共安全——基于百村调查的研究发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6): 36-44 36. 郭秋菊、靳小怡. 2012. 婚姻挤压下父母生活满意度分析——基于安徽省乙县农村地区的调查. 中国农村观察(6):62-70 37. 李成华、靳小怡、井文. 2013.“娶妻难”对农村男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基于全国百村调查数据的分析. 中国人口科学(3):119-125 38. 靳小怡 谢娅婷 韩雪. 2013. 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基于相对剥夺感视角的分析. 人口学刊(3): 15-24 39. 靳小怡 郭秋菊, 崔烨. 2014. 转型期的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及其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分析研究. 青年研究(4):28-38. 40. 靳小怡 崔 烨. 2015.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随迁父母的代际关系——基于代际团结模式的分析. 人口学刊(1)(录用) 41. 谢娅婷 靳小怡 杜海峰. 婚姻挤压对中国农村不同群体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百村调查数据的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录用) 42. 谢娅婷 靳小怡. 2014. 社会支持对中国农村人口社会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基于性别的视角. 理论与改革(05) 43. Li Shuzhuo, Marcus Feldman, and Jin Xiaoyi. 2005. “Marriage form and duration of post-marital co-residence with parents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Songzi.”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6(1): 121-138. (SSCI) 44. Marcus Feldman, Shuzhuo Li, Nan Li, Shripad Tuljapurkar and Xiaoyi Jin. 2005. “Son preference, marriage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in rural China.” In S. Bowles, H. Gintis, and M.A. Osborne (Eds), Unequal Chances: Family Background and Economic Success. (Chapter 8). Pp.232-255. Russell Sage, N.Y. 45. Marcus W. Feldman, Shropad Tuljapurkap, Shuzhuo Li, Xiaoyi Jin & Nan Li. 2006. “Son preference, marriage,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in rural China.” In Anne H. Gauthier et al. (eds.), Allocating Public and Private Resources Across Generations, (Chapter 6) Pp. 139–162.Springer.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46. 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 2006. “Marriage form and fertility in rural China: an investigation in three counties.”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5: 141-156. (SSCI) 47. 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 2007. “Marriage form and age at first marriage: 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ree countie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Social Biology 52 (1-2): 18-46. (SSCI) 48. 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 2007. “Marriage Form and Son Preference in Rural China: An Investigation in Three Counties.” Rural Sociology 72 (4): 511-536. (SSCI) 49. Du Haifeng, Marcus W. Feldman, Li Shuzhuo, and Jin Xiaoyi. 2007. “An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prior knowledge and modularity”. Complexity 12(3):53-60. (SCI) 50. Wu Haixia, Marcus W. Feldman, Jin Xiaoyi and Li Shuzhuo. 2007. “Social network and son preference of rural-urban migrants in China: A case of Shenzhen”. In Isabelle Attane et al. (eds.), Female Deficit in Asia: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Pp. 229-245. 51. Shuzhuo Li, Marcus W. Feldman, Xiaoyi Jin, and Dongmei Zuo. 2011. “Gender, Migration, and the Well Be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China”. In Karen Eggleston and Shripad Tuljapurkar (eds.), AGING ASIA.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print) 52. Zhongshan Yue, Shuzhuo Li, Xiaoyi Jin and Marcus W. Feldman. 2013.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Rural–Urban Migrants: A Migrant–Resident Tie Perspective. Urban Studies 50(9) :1704–1723(SSCI) 53. Xiaoyi Jin, Lige Liu, Yan Li, Marcus W. Feldman, Shuzhuo Li. 2013. “’Bare Branches’ and the Marriage Market in Rural China: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a Village Survey”,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6, no. 1, Fall 2013, pp. 83–104. (SSCI) 54. Lige Liu, Xiaoyi Jin, Melissa J. Brown, Marcus W. Feldman. 2014. Male Marriage Squeeze and Inter-provincial Marriage in Central China: Evidence from Anhu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23, No. 86: 1-21 (SSCI) 55. Lige Liu, Xiaoyi Jin, Melissa J. Brown, Marcus W. Feldman. 2014. “Involuntary Bachelorhood in Rural China: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Population. 69(1)INED: 103-126 (SSCI) 56. Xiaoyi Jin, Qiuju Guo, Marcus W. Feldman. “Marriage Squeeze and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X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SSCI) (accept) 专著 1. 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李南、朱楚珠著,《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 李树茁、杜海峰、杨续松、靳小怡、费尔德曼著,《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融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3. 李树茁、伍海霞、韦艳、靳小怡、费尔德曼著,《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4. 靳小怡、任义科、杜海峰著,《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观念行为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5. 刘利鸽、靳小怡,《婚姻挤压下的中国农村男性》,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6. 靳小怡、刘利鸽,《乡城流动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婚姻挤压:个体生存与社会后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即将出版)。

与TA有关的专家
姓名:
工作职务: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纳米电子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毕业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1 复杂网络上的博弈演化 2 复杂智能体系统的协作控制理论与应用
毕业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大气气溶胶化学。
毕业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姓名:
工作职务:
研究方向:
化计算、数据挖掘、运筹学。
毕业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