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 网址:http://www.snut.edu.cn/ 联络人:http://www.snut.edu.cn/ 电话:0916-2641855
组织地址:汉中市朝阳路
邮编:723001
传真:0916-2212866
院校隶属:陕西省教育厅
985工程:否
级别:省属
211工程:否
办学类型:学院
院校类型:工科
中文名:
陕西理工学院
学校主页:
http://www.snut.edu.cn/
外文名: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办学类型:
学院
简称:
陕工院,汉大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市
院校隶属:
陕西省教育厅
校训:
明德、砺志、博学、笃行
院校类型:
工科
校址:
汉中市朝阳路
创办时间:
1958年
硕士点:
27个
现任校长:
何宁
服务宗旨:
扎根秦巴,服务基层
知名校友:
张保庆,秦正安,付恒科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物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学院

 

  【学校简介】

 

  陕西理工学院(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SNUT),俗称:汉大,陕理工,其中北校区为原北京大学分校校址,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陕西工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建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42亩,建筑总面积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7479万元。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院和2个教学实训中心。设有61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校坐落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陕西省理工学院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实训中心,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61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名牌专业、10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641万元。学校馆藏图书178.69万册,中外文期刊8089种。学校教学科研设施齐全,条件完备。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敬业精神的教职工队伍。现共有教职工1574名,教师总数110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39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获得者30人。各类在校学生2.52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1万人。

 

  【科研成果】

 

  智能钻头刃磨机 200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秦岭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200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汉中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2年汉中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NaIO4-H202-有机物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00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厅级

 

  汉江上游水土保持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02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连杆凸轮减速器 200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同轴度智能测量仪研制及产品化 200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欧洲文明的源头 2003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内锥面钻头刃磨机 200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秦巴山区优势中药材网络数据库 2004年汉中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双低菜籽脱皮冷轧绿色食用油加工技术产业化研究 2004年汉中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汉中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Fuzzy BBC/BCI-理想及相关代数系统研究 200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秦岭南坡中段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200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欧洲文明的源头 2004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电磁对偶对称性的研究 200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算符方法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200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秦巴山区食蚜蝇和蝗虫生物多样性研究 200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RuTa、NiAl和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与形变行为研究 200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研究 200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回转振动钻床 2006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四种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2006年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中国木蚜蝇族三新种记述(食蚜蝇科,木蚜蝇族) 2006年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混凝土喷射机密封衬盘国产化研(制)究 2006年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院系设置】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汉中大学中文系,由于种种原因1966年学校停办,中文系也因此停止招生。1975年陕西师范大学在汉中设立分校,中文系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汉中大学并改名为汉中师范学院,归属陕西省领导,批准设立中文、数学等5个系,从此中文系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原陕西工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师资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努力,陕西理工学院于2006年1月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文系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随后经过学科整合,中文系成为陕西理工学院的二级学院——文学院。

 

  文学院现有教师干部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5人,专任教师50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9人,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4人,在读硕士4人,另有外聘教师11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人。

 

  文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一个高职(专科)专业:语文教育。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名牌专业,文艺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为就、校级重点学科,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

 

  文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近几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在新的世纪,文学院将乘着申硕成功和学科调整之东风,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办好硕士研究生教育,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陕西理工学院大发展以及科教兴国、科教兴陕作出积极贡献。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由原机电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课一部的制图教研室于2006年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机械系成立于1978年。学院现设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等7个教研室及机电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和实验中心。学院依托“数控加工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7200多平方米,大型仪器设备40余台套,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78.12万元。经过长期努力建设,学院实验中心于2007年7月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开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3个高职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2007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为校级名牌专业。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陕西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与机械”2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2006年成为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高级技术职称25人,讲师等中级技术职称4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为社会培养了本、专科(高职)毕业生26届、6000多名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2460人。

 

  机械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作风严谨,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多次受到教育部专家、省上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多年来,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创建名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重点课程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6门。先后有30余人次受到省部级及以上表彰,2人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近三年来,有3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6位教师获校级“十佳教学能手”称号。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2004年被评为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完成并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1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1部,获国家专利13项,科研成果3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多篇被SCI、EI等收录,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30余部,其中4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机械工程学院长期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形成了“守正出新、精工博艺”的院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供需比一直在1:5以上,长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的主要领导、技术骨干或研究生导师。2007届本、专科毕业生577人,就业率98%。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北大汉中分校时期的无线电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学校名牌专业。所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09年在校本科生1006人。 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38.46%;高级技术职务人数占23.08%;在读硕士3人(其中1人在国外读硕士研究生)。2011年,学校再次进行院系及专业调整,原物理系和电信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本科生1700人。2008年,物理学专业获批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校级名牌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教师中博士4人,硕士36人。学校还特聘中国科学院侯洵院士、清华大学张兴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鹏教授、杭州师大李康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谢华清教授、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公司中国区总裁付恒科等为学院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

 

  学院现设7个教研室和2个实验教学中心,承担本院4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全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及实验教学、电子技术类课程及实验教学任务。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电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现有用房面积814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160万元。实验中心现有10个实验(分)室;与中国联通汉中分公司联合建立了“移动通信基站”,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计算机信息处理实验室。在陕西宝鸡、汉中,四川绵阳、江苏南京、河南洛阳等地建立有8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1个研究所和3个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已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厅局级研究项目16项;承担完成国家教改项目1项,陕西省教改研究项目3项;出版高校规划教材18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60余篇,获国家专利8项;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之校训,全面落实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形成了理工专业互补,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机械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5项,西部赛区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28项,三等奖13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应届生考取研究生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是由原陕西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根据学科特点于2000年调整组建而成,是学院规模较大、办学历史长、整体实力雄厚的骨干院系之一。电气工程学院目前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一个高职专业,分别于1979和1980年经陕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各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自动化专业是陕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先后有数十名毕业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范围涉及电力系统、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及教学等单位。现已有20余届本、专科合格毕业生520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1250余名。

 

  电气工程学院下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工三个教研室,一个中心实验室、一个校级重点学科及一个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电工实验室和自动化实验室先后被国家教委评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集体”。现有实验室使用面积3057.42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530余万元,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科研需要。

 

  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在工业控制、调速、电力系统自动化等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骨干。全院教职工45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2人,13人硕士研究生毕业, 13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近5年承担省部级项目2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院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2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教材16部。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聘请多名专家、教授为本院的兼职、客座教授。

 

  经过新的专业整合,电气工程学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培养出能够从事设计、研发和现代化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原陕西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陕西工学院与汉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后,于2011年9月更名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学院现设有建筑学(本科五年制)、土木工程(本科四年制)、工程管理(本科四年制)、工程造价(高职三年制)四个专业。现有学生(本科、高职)1415名,教职工59人。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9人(博士8人),有国家注册建造师、造价师、岩土工程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11人,汉中市规划委员会专家6人。学院下设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造价)、土建基础等四个教研室,一个工程实验中心,一个土建类图书资室。拥校级优秀课程6门,校级重点课程4门,校级名牌专业2个,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18个。学院成立2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从事土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5000人。

 

  近几年来,全院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表术论文3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26篇;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省级教改项目12项,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28项;开发CAI教学课件14件,编写教材12部。学院利用建筑设计事务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土工岩石性能测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系风的院系之一。数学系创建于1958年,1999年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6年更名为数学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数学系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 2011年学科调整在数学系的基础上成立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高等职业技术专科专业。设有分析与函数论、代数几何、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公共数学、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信管八个教研室,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一个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实验室使用面积为16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余万元。系资料室藏有图书两万余册。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引进、培养、提高、优化的工作方针,使师资队伍得以不断加强。现有在册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人,硕士21人。外聘教师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 系领导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应用数学学科是学院重点学科,正在争取硕士点。《高等代数》为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是校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是校级优秀课程,《运筹与最优化》、《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和《实变函数论》为校级重点课程。

 

  本科教育是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实现为基础教育服务和为科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专门科技人才的一个主要阵地,为了充分发挥本系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在坚持办好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基础上,2002年增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多年来,数学系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狠抓教学管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国家教育和建设的栋梁之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50多人考取国内外硕士生、留学生和博士生。他们在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数学系在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坚持本科为主,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严谨治学,从严管理,敬业爱生,勤学文明,已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教学科研实体。近几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项。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4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索引。十多项成果获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学院奖励,出版教材或专著15部。

 

  经济与法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是在原政法系、社会科学部、思想品德教研室的基础上,于2006年元月整合组建的教学部门。整合前的三个教学部门在48年的办学历史中,有着深厚的精神和成果积淀,这使得 经济与法学学院有着较高的发展平台。至2007年8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讲师64人。学院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2.8万余册,中外期刊杂志200余种。有模拟法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等为教学科研提供基础设施。教学手段、学术研究、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对外交流等手段和方法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目前学院设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等四个专业,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公共课教学。2007年6月底,全院在校学生1182人。学院建有校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名牌专业1个,校级精品课程门,校级优秀课程4门,校级重点课程4门。目前有近20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5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中的6门教学课件正在试运行中。目前,学院正总结经验、查找差距,认真做好各项 教学工作,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着力建设本科教学质量的各项标志工程。

 

  目前,由经济与法学学院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立项课题3项,省部级立项课题12项,省教育厅及汉中市立项课题9项。相关科研工作和成果获省、市多项政府科研成果奖,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院有关教师率先提出了陕南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道路的构想,在省、市政府立项资助下,其研究成果对汉中市形成绿色产业战略起到了理论先导和积极推动作用,对陕南经济发展的绿色取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学院积极整合科研力量,明确科研方向,以省部级以上立项、重大科研成果为标志性工作,着力建设优势学科。

 

  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大学教 育。学生的考研、四、六级外语考试以及“口才协会”等社团活动、科研立项、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都有突出的表现和成绩。

 

  经济与法学学院将认真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本科教育为主,注重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为我院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准备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教育、区域经济学三个学科硕士点,并为其它学科申硕创造条件。经过十年左右努力,使学院具有申报博士点的基本条件。

 

  艺术学院

 

  1997年3月成立汉中师范学院艺术系,学校根据汉中市政协委员的提案,认为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是学校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成立艺术系,设置艺术类专业。遂安排专人起草增设专业论证报告,招聘专业教师,购置教学设备,调整教学用房。当年招收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新生 32人。2002 年因院 校合并更名为陕西理工学院艺术系,2006 年因学科整合,成立艺术学院。

 

  办学条件:拥有专业教学楼,面积7557.8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2.27万元。专业图书资料10947册。专业教学用计算机72台,钢琴82架,石膏教具一批,演出服装300多套,民族乐器一批,多媒体教室1个,专业照相机3部,摄象机2部,投影仪3台等教学硬件,有力地保证了专业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校学生936人(音乐学专业289人;美术学专业284人;艺术设计专业363人)。2012年新学期开设舞蹈编导专业,开始招收舞蹈专业学员。

 

  体育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是在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和陕西理工学院基础课一部公体教研室、基础课二部公体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原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的前身是汉中师范学院体育系,至今已有32年的办学历史,先后为国家培养中学以上体育师资、各级教练员、体育管理人才2000余人,其中40余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历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体育教育、训练和管理等行业的骨干力量。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同时承担着陕西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课 程的教学工作。体育学院现有学生512人,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讲师27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5人。现拥有国际标准田径场、游泳池、综合体育训练馆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较为完善。

 

  体育学院历来注重将教学、科研、训练融为一体,始终不渝地贯彻“严谨、求实”的治学方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爱岗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几年来累计出版专著31余部、在国家级、省级、各大体育院校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还承担有国家级、省级、院级科研项目。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其前身为陕西理工学院化学系,始建于1958年,先后经历了汉中大学农化科,汉中师范学院化学系,陕西理工学院化学系等阶段,2006年经学校学科整合,组建了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五个专业。拥有一个校级优秀名牌专业(化学专业)、两个校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三门校级优秀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和一门校级重点课程(化工原理)。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0人,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 4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6人,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在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科建设工作、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11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和学校科研成果特别奖,34项研究课题获省市、学校等部门立项资助,学院建立应用化学研究所,为地方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服务。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版各类教材、科研专著二十余部,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教师教风严谨,教学效果好。学院从1958年至2007年累计输出毕业生2378人,毕业生遍及国内外各个行业,大部分已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中心近年来有了大的发展,2007年被学校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现代化学实验室、化工与应化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16个实验分室,实验设备总值553.94万元,能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近年来,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实验中心利用现有设备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现建有南郑中学、九冶中学等规范的教育实习基地、四川川化集团、南郑化工总厂、汉中理想化工、汉中环境监测站、略阳钢铁公司、略阳电厂、汉中污水处理厂等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实习扎实、规范,效果明显。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以专业为基础,学院学生社团绿色卫队,多次对汉江流域进行科学考察,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受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好评和关注,绿色卫队获得国际福特基金立项资助。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5月,为汉中大学生物农业科,同年11月改为生物科。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恢复汉中大学并改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79年增设生物系,设生物教育专业,学制四年。2000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 西理工学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542名,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植物学(资源生物)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学被评为省精品课程,院级优秀课程植物学和重点课程生物化学.同时建有陕西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汉中市GAP工程中心;2005年12月植物学获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迅速发展,现有教职工43人,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5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正副教授承担主干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出版教材或专著10余部,专业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以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承担省、市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著836篇(部),取得技术成果30余项,生物科技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生物学世纪的到来,伴着西部开发的春风,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将踏入新的征程,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 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400余人。

 

  “材料加工工程”是我校首批具有硕士授权的学科专业点之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为省级名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批2008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材料成型技术基础”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3名;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3名,归国访问学者2名。

 

  材料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从严治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被陕西省教育厅多次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已为国家培养了2000余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学院拥有铸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功能材料、复合材料、金属强韧化等五个研究所,一个中心实验室。其中“材料检测实验室”为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2610m2,现有教学实验设备880台套,价值692万元。实验中心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显微硬度计、热压烧结炉、冷等静压机、真空烧结炉等大型仪器设备35台。

 

  材料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先后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2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12项,转让科研成果8项;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编写教材1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 、科研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目前,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十一五”教学研究课题子课题1项,陕西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其它各类项目30项。
 

  【对外交流】

 

  学校历来重视国际文化交流。近3年来,学校先后派出41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和进修。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近五年来,学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开展各类学术讲座26场;接待国(境)外高校、学者来访以及开展国际交流活动30余次;先后派出57名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短期培训学习或开展合作办学。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