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假新闻阻击战:技术并非绝对中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史安斌     发布时间:2018-01-17     浏览次数:

1月1日,德国《网络执行法》正式生效,打击网络虚假新闻是该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年伊始宣布,将在年内修订新闻法,遏制假新闻借社交媒体传播。加上去年英国和意大利开始酝酿对网络虚假新闻采取法律措施,欧洲国家打响了针对假新闻的战役。

自2016年以来,“假新闻”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热词。这轮“假新闻浪潮”由政治生态极化和社交媒体兴盛而助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假新闻不再仅仅指代那些“凭空捏造的虚假信息”,更多的是指出于政治目的和商业利益“制造”的“误导性信息”。后者带有各种认知偏见和情感倾向,极易在具有强烈“代入感”的社交平台上病毒式传播,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发生“内爆”,对大选等政治活动产生颠覆性破坏,导致政坛“黑天鹅”频出、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撕裂的灾难性后果,这就是国际舆论关注的“后真相”效应。

值得欣慰的是,从政府到企业,从学界到业界,对社交媒体时代泛滥成灾的假新闻进行治理已在全球形成广泛共识。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新闻媒体、互联网企业还是网民自组织,多方掀起了协同打击假新闻的“阻击战”。

值得关注的是,一贯高呼“互联网自由”的西方国家也在态度和行为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去年5月,英国议会要求政府对拒绝删除非法内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给予界定,并出台更为严厉的司法手段。去年2月,意大利政府向议会提交法律草案,建议对虚假新闻相关网站进行处罚,甚至可判处相关责任人入狱两年。而这些“严厉”手段正是西方国家过去站在道德高地上极力谴责的。

作为假新闻的主要策源地,脸书、谷歌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公司成为众矢之的。在舆论的压力下,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加快了打击假新闻的步伐。2016年,脸书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曾反复强调“我们不是媒体,只是一家技术公司”,但今年他也把“防止滥用工具”作为脸书最主要的任务。虽然扎克伯格没有使用“假新闻”的说法,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滥用工具”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假新闻海量传播及其导致的“信息茧房”“过滤气泡”“回声室”等负面效应。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间,各大社交网站在全球范围内打击假新闻的力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见的。这显示出传媒业界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技术并非绝对中立,算法同样可以被赋予新闻伦理和价值观。

与新闻传播史上历次针对假新闻的“阻击战”不同,在这次以社交平台为焦点的战役中,以往作为“沉默大多数”的公众借助新媒体的联结效应,凝聚起不容忽视的力量。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学者和网民共同建立“国际事实核查网”,担负起全球新闻打假、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事实核查员”的义务。

毫无疑问,2018年是“阻击假新闻”的关键一年。其成效取决于从政府、企业到民间,各条战线能否真正做到无缝衔接,产生最大合力。

编辑:系统管理员

Top Copyright © 2010 科技大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712号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