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1.6万亿元
财政收入做“减法” 市场主体添活力
财政部5月17日公布今年前4月全国财政收支情况。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7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972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9%。
从地方收入看,4月当月,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地方财政收入下降6.6%,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0.4%。31个省(区、市)中,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有14个地区正增长,有7个地区个位数下降;有10个地区降幅10%以上,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
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力度空前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企业增活力、强信心
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逐月回落。1—2月、1—3月、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0.5%、8.6%、-4.8%。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认为,这既是经济短期内面临较大困难的反映,也与财政政策主动作为,税费减免政策、新增退税政策、缓税政策集中实施有关。“截至5月16日,今年已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过1.6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提振信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调查显示,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
1—4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6231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7.6%。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分地区看,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1—4月大部分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一定回落,这主要是各级财税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退税政策的数据表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作为,通过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政策靠前发力保民生,增投资、稳经济
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虽然财政减收,但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等重要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5.5%、12.9%、7.5%、4.4%和4.1%,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
石英华表示,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有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确保基层‘三保’,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为地方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供了财力保障,确保助企纾困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说。
罗志恒认为,当前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刚性支出不减。目前,针对大规模留抵退税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财政部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新增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
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精准,注重效能提升
从1—4月份财政收支数据看,今年的财政政策重力度、进度、效度,政策红利在尽早尽快释放,促经济企稳回升。
“一系列稳字当头的政策安排、更加高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内外部的多重风险,经济恢复动能不稳,经济发展短期内仍面临较大困难。”石英华认为,接下来,财政政策在加大力度、提前进度之外,注重政策效度。通过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纾困、科技创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通过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与货币政策等协调,提升政策效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认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财政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没有变。一是4月末,中央国库库款余额为4.94万亿元,地方国库库款为4.56万亿元,均处于历史高位。二是我国财政赤字率长期保持安全水平以内,2022年计划的财政赤字率仅为2.8%。三是截至2020年末,政府债务水平的负债率指标是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记者 曲哲涵)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