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caiji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据记者了解,在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核心区域即墨鳌山卫等地,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青岛分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青岛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基地等一批海洋种苗基地,正充分利用海洋生物技术优势,瞄准全国的种苗市场,建设现代化、大规模的育苗基地,产业化规模迅速扩大,形成完整的海洋水产品产业链,使海洋苗种业成为在青岛具有强势地位的高端海洋水产养殖产业。

这个全新的战略意味着:青岛要从着重于陆地耕耘,向海陆统筹转变,从传统粗放式增长向实现高端高质高效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转变,成为水平高端、主导性强、能够吸引大量关联产业的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
研发与市场实现真正连接
“蓝色硅谷”战略,将成为这一集聚功能的主力引擎。
而建设一流的海洋科研成果“孵化区”,也被提上了实施日程。
今年2月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唯一获准装船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在青岛诞生,该装置由中船重工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突破9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制而成,一期产业化项目将达到年产500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发展潜力巨大。
在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20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努力下,青岛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正加紧筹建,该项目建成后,青岛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生活用水上进行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城市。
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青岛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海洋新药及海洋生化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在海洋新材料领域,青岛的产业化势头也非常明显,是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舰船涂料及功能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随着蓝色硅谷建设的加快,青岛正在形成一个能量空前巨大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中心”。
“青岛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20%以下,而且科研机构分散,各自用力。下一步,青岛将围绕蓝色硅谷的打造,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海洋科研体系、产业化体系,提供共享研发平台,整合科研资源,让研发终端与市场终端实现更好的连接,让大批海洋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
据记者了解,在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核心区域即墨鳌山卫等地,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青岛分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青岛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基地等一批海洋种苗基地,正充分利用海洋生物技术优势,瞄准全国的种苗市场,建设现代化、大规模的育苗基地,产业化规模迅速扩大,形成完整的海洋水产品产业链,使海洋苗种业成为在青岛具有强势地位的高端海洋水产养殖产业。
汇聚一流海洋科技英才
汇聚天下英才,成为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最核心任务。
市委市政府对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行反复调研,调研的结果是:青岛在海洋科技领域还有一大软肋,即虽然海洋科技人才很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基础研究人才占绝大多数,应用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还很匮乏。目前,青岛海洋科技应用技术开发人才与基础研究人才的比例仅为1∶3,导致很多海洋科技成果不得不拿到外地转化。
“除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人才优势明显外,青岛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海洋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人才,都很缺乏。而即使是在海洋生物科研方面,青岛也存在偏科现象,大量人才和项目聚集在水产养殖上,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说。
为此,围绕蓝色硅谷建设,青岛着手系统地解决各类海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
持续发挥一批海洋科学泰斗的引领示范作用。在青岛,一批以管华诗、侯保荣等海洋科技领域泰斗级人物为核心的团队,不仅在海洋科技基础研究上有着深厚建树,而且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贡献突出。管华诗院士先后催生了海洋现代新药藻酸双酯钠以及降脂新药甘糖酯、保肝抗癌的海力特等研究成果,并且全部实现了产业化;侯保荣院士作为我国海洋腐蚀界唯一的一位院士,不遗余力地开展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努力实现防腐蚀工作的产业化,曾使青岛市成功申得数额最大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万顺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把大海中普通的虾壳、蟹壳,变成人类亟须的眼角膜替代物。
对于以管华诗、侯保荣等为代表的海洋科技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正在打造蓝色硅谷的青岛发出了急切的呼唤。
打造海洋人才集聚交流中心
面向全球,延揽一流的海洋科研人才。今年7月份,青岛将召开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高端人才项目洽谈会,搭建国际海洋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洽谈会共设招聘岗位和合作项目400余个,涉及海洋工程、现代物流等10余个领域,向国内外海洋科技英才广撒“英雄帖”。
青岛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围绕打造蓝色硅谷,青岛将实施“人才强海”战略,将在优化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加大对海洋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政策,完善用人机制,打造高层次海洋科技团队,力争2至3年内引进10名以上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目前,一个争取国家批准在青岛组建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的设想已经成型。以海洋人才市场为交流对接平台,青岛将立足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
编辑:系统管理员